纳特】综合测算

(屋下藏金)非业破运的空虚数。

分析: 物将坏之象。破败衰亡之数,具有短命非业的诱导。危机四伏,灾难迭至,凶祸频临,一生不得安宁,不如意,万事难成,陷于逆境。或导致病弱、短命、非业、破灭,或幼时别亲,而陷困苦,或叹子女不幸,或男女失偶。

数理: 20

【纳特】五行分析
【纳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0 吉凶分析: 刑偶伤子,身弱多病,中年有灾,晚年吉祥。 (
【特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0 吉凶分析: 口快心直,刑偶伤子,中年吉祥,晚年多灾,忌车怕水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糸( mì),内声。本义:丝被水浸湿)

  2. 同本义 [wet;soak]

    纳,丝湿纳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衣纳纳而掩露。——刘向《九叹·逢纷》

  3. 又如:纳纳(潮湿的样子)

  4. 收藏;收入 [collect]

    察纳雅言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5. 又如:采纳;容纳;藏垢纳污(包藏容纳污秽之物。比喻包容坏人坏事)

  6. “纳”假借为“接纳”;接受 [receive;admit;accept]

    几以不纳死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
    遂开门纳众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   诬守纳己赇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    纳钱案上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 7. 又如:纳质(接受质证;接受质询);纳采(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。即行聘;其他如纳吉,纳聘,纳征,纳币皆为六礼之中);纳贽(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);纳受(接受;收受);纳下(采纳下面的意见)

  8. 缴纳,贡献 [pay;offer]

    九江纳锡大龟。——《书·禹贡》

    岁终则会其出入,而纳其余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·泉府》

    小臣纳卿大夫。——《仪礼·燕礼》

    纳于太庙。——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

    十月纳禾稼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   命弟子纳射器。——《仪礼·乡射礼》

    纳之库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9. 又如:纳监(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);纳锡(进贡);纳粟(也作内粟,入粟;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,以谋求某种利益);纳官(向官府缴纳谷物);纳质(送纳人质)

  10. 穿;着 [wear;put on]。以脚跟着入鞋中。如:纳履(穿鞋);纳屦踵决(穿鞋而后跟即破。极言生活贫困)

  11. 使进入 [enter]

    三纳之而未克。——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 12. 取;娶 [marry]

    杀三卻而尸诸朝,纳其室以分妇人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  13. 又如:纳币(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);纳宠(娶妾);纳赘(招上门女婿);纳妇(娶妇)

  14. 结交 [make friends with;associate with]

    魏了翁闻之,更纳交焉。——《宋史·张忠恕传》

  15. 又如:纳交(结交);纳宗(结交宗室朋友)

  16. 用同“捺” [press with force;low]

  17. 按下。如:纳火(按下火气);纳气(按下火气不发作)

  18. 低,低下。如:纳头(低头);纳拜(低头拜见)

  19. 通“衲”。密针缝纫 [sew close stitches over a patch,etc.]

   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,补补纳纳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  20. 又如:纳衣(衲衣。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。也称“百衲衣”);纳鞋(用线缝制鞋底)

  21. 扣压 [withhold]

    枢密童贯同太师 蔡京,太尉 高俅、 杨戬,商议纳下表章不奏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牛,寺声。本义:雄性的牛马)

  2. 同本义 [bull]

    特,朴特,牛父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凡马,特居四之一。——《周礼·夏官·校人》

    特,牡牛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
  3. 又如:特处士(赋予公牛以处士头衔);特牛(一头公牛)

  4. 泛指牛 [ox]

    高辛氏人家生一犬,初如小特。——樊绰《蛮书》

  5. 三岁兽 [three-year old beast]

   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?——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

  6. 敌特;特务 [spy]。如:反特;特工

〈形〉

  1. 独特,特异;突出;特别[special;particular;out of the ordinary]

    士之特立独行,适于义而已。——韩愈《伯夷颂》

    何其无特操与?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 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,不与培塿为类。——柳宗元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

    臣超区区,特蒙神灵。——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

  2. 又如:特达(特别通晓事理);特支(特别支出。源于宋时朝廷发给军士的特别赏赐);特等;特旨(特诏;帝王的特别诏令);特命(特别命令);特绝(卓绝);特表(非凡的仪表)

  3. [single-handed;by oneself] 。如:特操(独立的操守);特识(独立的见解);特笔(独特的笔法);特见(独特的见解);特士(有独特志向、操行的人物)

〈副〉

  1. 单独;单单;特地 [alone;by oneself;specially]

    夫国岂特为车哉?——《吕氏春秋·君守》

    岂特为宫室哉?——《吕氏春秋·分职》

    我特以三国城从之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

    使韩信特将北击之。——《汉书·张良传》

  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。——《庄子·逍遥游》

    且姑墨、 温宿二王特为 龟兹所置。——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

    特怪老人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
    特赏侍郎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    特为天之所厚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
  2. 又如:特特(特地);特骨地(故意地);今特汇上;特为此事而来;特加(特别给与);特遣;特约;特故(特意);特甚(特别厉害);特生(孤独生长,独立生长);特为(独个儿干);特将(独自统率指挥军队)

  3. 只,仅,不过 [only]

    特以诈佯为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   特示故人。——明· 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
    特自皇古迄今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
    特为变至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