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伦】综合测算

(破兆)沦落天涯失意烦闷数。

分析: 浮沉不定,多破兆。家属缘薄,六亲无靠,骨肉分离,丧亲亡子、孤独、不如意、烦闷、危难、遭厄、灾祸迭至。为人慷慨,施恩招怨,劳而无功,辛苦凄惨。若其他运数配合不宜者,有伤天寿。然此数之人颖悟非凡,若“三才”配置善良者也会有极少数的怪杰、伟人成就大业。

数理: 14

【巴伦】五行分析
【巴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4 吉凶分析: 幼年多灾,中年劳苦,晚年隆昌,欠子之字,一生平凡。 (
【伦】 繁体: 拼音:lún 五行: 笔画:10 吉凶分析: 学识渊博,官运旺盛,安富尊荣,出国之字,成功隆昌,孤独格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象形。小篆象蛇形。本义:大蛇)

  2.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[big snake]

    巴,巴虫也,或曰食象蛇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。注:“说者云,长千寻。”

    朱卷之国,有黑蛇青象,食象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。注:“即巴蛇也。”

  3. 因加热、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 [crust]。如:盐巴;泥巴;锅巴

  4. 古族名;古代国名,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[Ba]

    西南有巴国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。注:“今三巴是。”

    巴人以比翼鸟。——《周书·王会》

    秦西有巴戎。——《荀子·彊国》。注:“巴在西南,戎在西,皆隶属。”

  5.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,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“巴子国”。秦惠文王灭巴后,改置巴、蜀、汉中三郡

  6. 压强的单位,等于10 5 帕,或10 5 牛顿/米 2 ,或10 6 达因/厘米 2 (0.986923标准大气压) [bar]

〈动〉

  1. 盼,期待着愿望的实现 [wait anxiously]

    暗潮巴到无人会,只有篙师识水痕。——杨万里《过沙头》

  2. 又如:巴得(盼望)

  3. 紧紧贴在 [cling to]。如:爬山虎巴在墙上

  4. 粘结在…上 [stick to]。如:粥巴锅了

  5. 靠近;贴近 [be close to]

    前不巴村,后不着店,怎生是好?——元· 王晔《桃花女》

    我只道是谁,巴着窗户眼儿一瞧,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  6. 爬,攀登 [climb]。如:巴山虎(爬山虎);巴山越(度)岭(爬山越岭)

  7. 助词。用作后缀。如:尾巴;干巴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人,仑( lún)声。本义:辈,类)

  2. 同本义 [kind]

    伦,辈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人伦并处。——《荀子·富国》

    儗人必于其伦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下》

    毛犹有伦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下》

    廉颇赵奢之伦。—— 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

  3. 又如:伦辈(伦匹,伦党,伦伍);伦序(流辈;等类);伦表(流辈之上);伦品(等类品第);伦侯(秦爵名。与列侯相类而无封邑);伦望(流辈中的声望);伦族(所属之族)

  4. 条理,顺序 [order]

    悌乃知序,序乃伦;伦不腾上,上乃不崩。——《逸周书》

  5. 又如:伦叙(有条理,有顺序);伦次(条理次序);伦绪(条理秩序)

  6. 人伦,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。伦常,纲纪,封建礼教规定的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,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 [human relations]

    只是父亲伯叔兄弟之伦,因是圣人遗训,不敢违忤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    欲洁其身,而乱大伦。——《论语》

  7. 又如:天伦(古代指父子、兄弟等关系);伦物(人伦物理);伦经(天道人伦的常则);伦质(人伦道德之理);伦谊(人伦大义)

  8. 道理,义理 [ration]

    我不知其彝伦攸叙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

  9. 又如:伦脊(道理;条理)

  10. 意义 [meaning]

    夫祭有十伦焉。——《礼记·祭统》

  11. 通“论” [theory]

    有伦有义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〈动〉

  1. 顺其纹理 [comform to grain]

    析开必伦。——《周礼》

  2. 类比,匹敌 [analogize; be equal in force; be well-matched]

    德伦三五,配皇作烈。——三国 魏· 曹植《学宫颂》

    暴殄天物之罪,岂有伦哉!——康有为《大同书》

  3. 又如:伦列(等比,类比);伦侪(比并)

  4. 选择。通“抡” [select]。如:伦色(选择合适的颜色);伦肤(选择精美的肉类);伦党(拣选同类的人)

  5. 通“论”。议论 [discuss]

    有伦、有义、有分、有辩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