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纳贝尔】综合测算

(猛虎出林)权威显达、吉人天相数。

分析: 独立、单行、权威、忠实、奏功无比之象。和畅通达,热诚忠烈,得众信,破万难而成大业。慈祥有德,善发挥才智,享受天赐之福,终身富荣之极。但因其权威独断独行,难免有孤独之憾,故宜涵养雅量,留神平和。

数理: 37

【安纳贝尔】五行分析
【安】 繁体: 拼音:ān 五行: 笔画:6 吉凶分析: 安详平凡,一生清雅,口快性刚,克父命,子孙兴旺,幸福之字。 (
【纳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0 吉凶分析: 刑偶伤子,身弱多病,中年有灾,晚年吉祥。 (
【贝】 繁体: 拼音:bèi 五行: 笔画:7 吉凶分析: 出外吉庆,多才巧智,中年隆昌,二子吉祥。 (
【尔】 繁体: 拼音:ěr 五行: 笔画:14 吉凶分析: 秀气英敏,温和荣贵,中年吉祥,晚年成功隆昌,出国之字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形〉

  1. (会意。从“女”在“宀”下,表示无危险。本义:安定;安全;安稳)

  2. 同本义 [peaceful;quiet;calm;tranquil]

    安,定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
    共给之为安。——《庄子·天地》

    好和不争曰安。——《周书·谥法》

    心皆安下切上。——《仪礼·少牢礼》

   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

    居安思危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

    风雨不动安如山。——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    然后得一夕安寝。——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

    谢庄遂安。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。

  3. 又如:安睡;安寝;安抵(平安地抵达);心神不安;坐立不安;安枕(安安稳稳地睡觉);安帖(安定;平静;妥帖);安席(安稳地坐着;安静入睡)

  4. 安逸,安乐 [easy]

    予出官二年,恬然自安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   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。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。

  5. 又如:安佚(安闲舒适);安堵(安居,不受骚扰);安坦(安心舒坦)

  6. 安详,从容不迫 [composed]。如:安童(僮仆,小厮);安娴(安详文雅);安谛(安详审慎);安矜(安祥稳重);安俟(安心等待);安宜(稳重)

  7. 安宁 [peaceful]

    毅良久稍安。—— 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。

  8. 又如:安生(安宁);安豫(安宁快乐);安淳(安宁淳朴);安休

  9. 缓慢 [slowly]

    安步以当车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。

  10. 又如:安步(缓步徐行);安行

〈动〉

  1. 使安定 [stabilize]

    与魏质以安其心。——《韩非子·存韩》

    可以为富安天下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
    安身立命。——明· 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。

  2. 又如:安神(使心神安定);安国(安邦定国;安定的邦国);安民(安定人民生活);安邦(安定国家);安内(安定内部)

  3. 安抚,安顿抚慰 [appease]

    若备与彼协心,上下齐同,则宜抚安。——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。

  4. 又如:安存(安抚存恤);安恤(安抚体恤);定人(安抚人民);安辑(安抚)

  5. 安排;安置 [arrange]

   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。

  6. 又如:安席(入座敬酒);安座(安席)

  7. 安心。习惯、满足于 [be content with]

    始而惭焉,久而安焉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原君》

    郊境之内,民不安业。——《三国志·司马郎传》。

  8. 又如:安于现状;安业(安于本业);安命(顺从命运安排)

  9. 安装 [install;fix]

    今水大而急,不得安柱。——诸葛亮《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》。

  10. 又如:安电灯;安刀把儿

  11. 存着…心,怀有[某种不好意图] [harbor]。如:黄鼠狼给鸡拜年,没安好心

〈副〉

  1. 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岂”、“怎么” [how]

    尔安敢轻吾射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
    安与项伯有故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〈名〉

  1. “安培”的简称 [ampere]

  2.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。如:安琪儿;安拉;安第斯山

〈代〉

  1. 谁;何;什么 [who;how;what]

    安忠?忠王。安信?信赏。安敢?敢去不善。——《孙膑兵法·纂卒》

    皮之不存,毛将安附?——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

    吾谷为难,安始而可?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  2. 哪里,何处 [where]

    沛公安在?——《汉书·高帝纪》

   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。(即“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”。)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糸( mì),内声。本义:丝被水浸湿)

  2. 同本义 [wet;soak]

    纳,丝湿纳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衣纳纳而掩露。——刘向《九叹·逢纷》

  3. 又如:纳纳(潮湿的样子)

  4. 收藏;收入 [collect]

    察纳雅言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5. 又如:采纳;容纳;藏垢纳污(包藏容纳污秽之物。比喻包容坏人坏事)

  6. “纳”假借为“接纳”;接受 [receive;admit;accept]

    几以不纳死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
    遂开门纳众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   诬守纳己赇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    纳钱案上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 7. 又如:纳质(接受质证;接受质询);纳采(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。即行聘;其他如纳吉,纳聘,纳征,纳币皆为六礼之中);纳贽(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);纳受(接受;收受);纳下(采纳下面的意见)

  8. 缴纳,贡献 [pay;offer]

    九江纳锡大龟。——《书·禹贡》

    岁终则会其出入,而纳其余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·泉府》

    小臣纳卿大夫。——《仪礼·燕礼》

    纳于太庙。——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

    十月纳禾稼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   命弟子纳射器。——《仪礼·乡射礼》

    纳之库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9. 又如:纳监(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);纳锡(进贡);纳粟(也作内粟,入粟;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,以谋求某种利益);纳官(向官府缴纳谷物);纳质(送纳人质)

  10. 穿;着 [wear;put on]。以脚跟着入鞋中。如:纳履(穿鞋);纳屦踵决(穿鞋而后跟即破。极言生活贫困)

  11. 使进入 [enter]

    三纳之而未克。——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 12. 取;娶 [marry]

    杀三卻而尸诸朝,纳其室以分妇人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  13. 又如:纳币(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);纳宠(娶妾);纳赘(招上门女婿);纳妇(娶妇)

  14. 结交 [make friends with;associate with]

    魏了翁闻之,更纳交焉。——《宋史·张忠恕传》

  15. 又如:纳交(结交);纳宗(结交宗室朋友)

  16. 用同“捺” [press with force;low]

  17. 按下。如:纳火(按下火气);纳气(按下火气不发作)

  18. 低,低下。如:纳头(低头);纳拜(低头拜见)

  19. 通“衲”。密针缝纫 [sew close stitches over a patch,etc.]

   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,补补纳纳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  20. 又如:纳衣(衲衣。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。也称“百衲衣”);纳鞋(用线缝制鞋底)

  21. 扣压 [withhold]

    枢密童贯同太师 蔡京,太尉 高俅、 杨戬,商议纳下表章不奏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〈名〉

  1. (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海贝形。汉字部首之一。古时以贝壳为货币,又用作装饰,故从“贝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、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。本义:海贝)

  2. 牡蛎、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。体软无节,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,能分泌液质,结构成壳,名为介 [shellfish]

  3. 贝壳 [shell]

  4. 又如:贝阁(用贝壳装饰宫门前的楼观);贝阙(以贝装饰的宫门楼观);贝文(贝壳的纹彩);贝饰(贝制的饰物);贝雕(在贝壳上雕刻或镶嵌的工艺品。包括人物、山川、花卉、动物以及家具、文具等)

  5. 古代货币 [tortoise coin]

   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。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》

  6. 又如:贝货(古代以贝壳为货币,故称贝货);贝财(货财);贝币(原始货币)

  7. 锦上的贝形花纹 [shellfish-like pattern]。如:贝胄(用文贝装饰的头盔)

  8. 印度贝多或贝多罗树的简称。佛教徒以其叶写经 [leaf]。如:贝函(佛经经匣);贝多叶(多罗树的叶;写经的树叶);贝典(贝夹。佛经);贝字(写在叶上的字。指佛经);贝书(贝叶书。佛经)

  9. 贝尔的简称 [bel(缩写b,B)]

〈形〉

  1. (形声。本义:窗格花纹)

  2. 同本义 [figure;decorative pattern]

  3. 后引作薾。华盛的样子 [luxuriant]

    彼尔维何?维常之华。——《诗·小雅》。毛传:“尔,华盛貌。”

  4. 又如:丽尔(华丽的样子)

  5. 近。通“迩” [near]

    戚戚兄弟,莫远具尔。——《诗·大雅》

    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。——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

    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,南乡尔卿。——《仪礼·燕礼》

    名相近者相远也,实相近者相尔也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·肆长》

   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,譬之其豺狼也,不可以身尔也。——《荀子·哀公》

  6. 又如:尔者(近来);尔语(凑向跟前说话)

  7. 浅近 [shallow]

〈代〉

  1. 第二人称代词 [you]

  2. 尔为尔,我为我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  尔安敢轻吾射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
  3. 又如:尔当(你);尔躲(你身上);尔汝(尊对卑称;贵对贱称;朋友间的亲密互称);尔济(汝辈,你们)

  4. 您;你们——通常放在关系词“所”之前。如:尔曹(你们大家)

  5. 那 [that]

    尔夜风恬月朗。——《世说新语》

  6. 又如:尔俸尔禄(那些俸禄。尔:其,那);尔语(那样言语);尔时(那时,彼时)

  7. 这个;此 [this]

    问君何能尔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饮酒》

  8. 如:尔夕(今夕,这个晚上);尔日(当天,这天);尔为(这样,如此)

  9. 如此;这样。

    尔毋从从尔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

  10. 又如:果尔;乃尔;尔馨(六朝时语词。即如此);尔为(如此);尔许(若此,如许。尔,此也。许,助辞);不尔;云尔

〈助〉

  1. 形容词、副词的词尾,相当于“然”

    鼓瑟希,铿尔,舍瑟而作。——《论语》

  2. 相当于“了”

    非死则徒尔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 3. 应诺声。相当于“是” [yes]。如:尔尔(应答之词。等于唯唯,是是)

  4. 通“耳”,表示限止用在句末,可译为“而己”“罢了”

    唯手熟尔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