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斯本】综合测算

半吉 (非运)绝境逢生的运途分歧数。

分析: 浮沉不定,凶吉难分,两者并行。因其他运的配合,或者成大功,或者遭失败。故乘吉运者,成功自至。数理不良者,不知不觉之间陷于失败。其遭遇不可测,突然别开生面者有之。诱发的投机心就像开矿探险一样,大成大败,都有些侥幸。另外也有孤独、丧失妻子、短命者。

数理: 30

【奥斯本】五行分析
【奥】 繁体: 拼音:ào,yù 五行: 笔画:13 吉凶分析: 二子吉祥,多才贤能,中年吉祥,晚年劳神。 (
【斯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2 吉凶分析: 学识丰富,清雅荣贵,官运旺,福寿兴家,环境良好。 (
【本】 繁体: 拼音:běn 五行: 笔画:5 吉凶分析: 温和贤淑,环境良好,一生平凡,中年多灾,晚年吉庆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奥 [ào]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本义:古时指房屋的西南角。古时祭祀设神主或尊者居坐之处)

  2. 同本义 [southwest corner of house]

    奥,宛也。室之西南隅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燔柴于奥。——《礼记·礼器》

    西南隅谓之奥。——《尔雅》

    司宫筵于奥。——《仪礼·少牢礼》

    设于奥。——《仪礼·士丧礼》

    经堂入奥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

  3. 又如:奥阼(室之西南隅,为尊者、主人之位)

  4. 泛指室内深处 [the depths of the room]

    室无奥阼。——《仲尼燕居》

    无能老蝙蝠,乘夜出堂奥。——张耒《夏日杂感》

  5. 又如:堂奥

  6. 宫廷内机密的地方 [hidden recesses]

    出入往来禁奥。——《三国志·董昭传》

  7. 又如:奥主(国内之主。比喻国君。奥有深居内室之意)

〈形〉

  1. 深 [deep]

    野无奥草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:“深也。”

    结根坚且奥。——陆机《塘上行》

  2. 又如:奥处(深居);奥室(内室;深宅);奥祉(深厚的福祉)

  3. 深奥,精深不易理解 [profound;b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]

    雅诰奥义。——《书·序》。释文:“深也。”

    遂与对榻讲论经奥义。——脱脱等《宋史》

    抑之欲其奥。——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

    水亭陋室,曲有奥趣。——柳宗元《永州龙兴寺东丘记》

    皆曲有奥思。——李格非《洛阳名园记》

  4. 又如:奥说(奥妙的学说);奥深(高深不易理解)

〈名〉

  1. 奥地利的简称 [Austria]

  2. [物]奥斯特的简称 [oersted]

  3. 奥林匹克的简称 [Olympic]。如:奥运会

〈动〉

  1. (会意。从斤,其声。其所以盛木柿。斤,斧子。本义:劈;砍)

  2. 同本义 [split]

    斯,析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墓门有棘,斧以斯之。——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

    有斯明享。——《书·酒诰》。郑注:“析也。”

    厮(斯)舆之卒。——《汉书·严助传》。注:“析薪者也。”

  3. 扯裂 [tear]

    斯,裂也。——《广雅》。王念孙疏证:“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。”

  4. 分开 [divide]

    斯而析之,精至于无伦,大至于不可围。——《庄子》

  5. 距离;离开 [leave]

    华胥氏之国…不知斯 齐国几千万里。——《列子·黄帝》

〈代〉

  1. “斯”假借为“此”,这,这个 [this]

    斯,此也。——《尔雅·释诂》

    斯言之玷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

    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馋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   而毅宗之语公主,亦曰:“若何为生我家?”痛哉斯言。—— 清· 黄宗羲《原君》

  2. 又如:斯世(此世,今世);斯人(此人);生于斯,长于斯

  3. 则。就 [then]——表示承接上文,得出结论

    人之性,心有忧丧则悲,悲则哀,哀斯愤,愤斯怒,怒斯动,动则手足不静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
〈形〉

  1. 通“厮”。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。引申为卑贱 [humble;low]

    旅琐琐,斯其所取灾。——《易·旅》

    乡官部吏,职斯禄薄。——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上疏

  2. 又如:斯役(厮役。指干杂事的劳役);斯养(即厮养。奴仆)

  3. 白色 [white]

    有兔斯首,炮之燔之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瓠叶》

〈助〉

  1. 表示结构,相当于“之”、“的” [of]

    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

  2. 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,以确指行为的对象,相当于“是” [be]

    笃公刘,于京斯依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

  3. 用在形容词之后,相当于“然” [function word]

    王赫斯怒,爰整其旅。——《诗·大雅》

〈名〉

  1. (指事。小篆字形,从“木”,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,指明树根之所在。本义: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)

  2. 同本义 [root of a plant]

    本,木下曰本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本实先拨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荡》

    木水之有本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
    伐木不自其本,必复生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    是岁,有禾生景天中,三本一茎九穗。——《论衡·吉验》

   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

  3. 又如:水有源,木有本;本干(草木的根干)

  4. 本宗族 [patriarchal clan]

    本支百世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
   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。——鲁迅《呐喊》

  5. 又如:本宗(犹祖籍;本宗族);本种(自己的种族)

  6.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[foundation;basis;origin]

    君子务本。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

    今背本而趋末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
    然墨之道,兼爱为本。——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 7. 又如:治本(从根本上加以处理);根本(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)

  8. 母金,本钱 [capital;principal]

    子本相侔。(子:利息,侔:相等)——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

  9. 又如:亏本(损失本钱);本钿(方言。本钱);本银(本钱,资本)

  10. 根源,本源 [source;origin]

    物有本末,事有始终。——《礼记·大学》

    盖亦反其本矣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为是者有本有原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原毁》

    人穷则反本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  11. 又如:本根(根由,根源);本缘(佛教语。由来,缘起);本由(根由)

  12. 古代指农业生产 [agriculture]

    今殴民而归之农,皆著于本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
  13. 又如:本富(指经营农业致富);本穑(犹稼穑);本农(农业。古以农为本);本业(指农业)

  14. 底本 [a copy for the record or for reproduction;master copy]

    今存其本不忍废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
  15. 又如:本文;稿本;脚本;话本;剧本;歌本

  16. 奏章 [memorial to an emperor]。如:本章(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、奏折);本奏(即奏本)

  17. 书册,本子 [book]。如:本子(书本)

    若止印三二本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 18. 又如:普及本;宋本;刻本;节本;合装本。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[base on;in according to]

    亦先有所本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

〈形〉

  1. 原来的;本来的 [native;original]

    此之谓失其本心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2. 又如:本处(原籍);本贯(原籍);本事(原本的事情)

  3. 基础的,基本的 [basic;fundamental]。如:本纪(根本纲纪);本根(根本)

〈动〉

  1. 执掌,统辖 [preside over;hold]。如:本司(分管事务的官署);本次(指本人管辖的地方);本兵(执掌兵权;本部军队)

  2. 推究,推原 [examine;study]

    抑本其成败之迹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
  3. 又如:本原(推究,推本溯源);本察(推究,探究)

〈代〉

  1.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[one's own;itself]

    本姓曹。—— 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
  2. 又如:本里(自己的乡里);本宅(自己的住宅,自己的墓穴);本乡,本市,本埠,本省,本队

  3. 现今的 [current;this;present]。如:本日(当天);本月(现时所在的月份;当月)

  4. 这,那 [this]

    用芽者自从本说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  5. 又如:本山(此山);本法(这项法律);本处(此地,此处)

〈量〉

  1. 用于书籍簿册。如:一本书;一本回忆录

  2. 用于植物。株;棵

   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  3. 又如:二十本葱

〈副〉

  1. 原先,本来 [originally;at first]

    臣本布衣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  本在冀州之南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    自言本是京城女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