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尔达】综合测算

(有德)德高望重的事事如意数。

分析: 纯阳独秀的吉数。胆力才谋具备,礼仪有德,健全和顺,能成就大志大业,实为博得名利富贵的最大好运数。

数理: 41

【胡尔达】五行分析
【胡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1 吉凶分析: 多才巧智,清雅伶俐,中年虽劳,成功隆昌,晚年子孙兴旺。 (
【尔】 繁体: 拼音:ěr 五行: 笔画:14 吉凶分析: 秀气英敏,温和荣贵,中年吉祥,晚年成功隆昌,出国之字。 (
【达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6 吉凶分析: 学识渊博,安富尊荣,富寿兴家,成功隆昌,出国之字,官旺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肉,古声。本义:牛脖子下的垂肉)

  2.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[wattle]

    胡,牛顄垂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徐锴曰:“牛颔下垂皮也。”

    狼跋其胡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狼跋》。传:“老狼有胡。”

   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。——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。师古曰:“胡,谓颈下垂肉也。”

  3. 又如:胡髯朗(羊的别名。胡,颈下垂肉;髯,须);胡皱(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);胡袋(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,也称喉囊)

  4.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[st.resembling a wattle]。如:胡孑(刃旁有歧出曲钩的戈戟)

  5.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[Hu,non-Han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the north and west of China in ancient times]

    燕山胡骑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
    亡而入胡。——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
    将胡骏马。

    胡人大入塞。

  6. 对西域诸国,汉、魏、晋、南北朝人皆称曰胡(包括印度、波斯、大秦等),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。如:胡沙(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;又指钱);胡地(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);胡夷(古代泛称西、北方的各族为胡,东方的民族为夷)

  7. 指胡人 [Hu people]。如:胡奴(为奴的胡人;对胡人的贱称);胡市(与胡人交易);胡言(胡人的语言)

  8. 古国名 [Hu state]。其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县西北

    二月,楚灭 胡。——《左传》

〈代〉

  1. 怎样;何 [how]

    胡,何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三》

    弗虑胡获?弗为胡成?——《书·太甲下》

    胡能有定?——《诗·邶风·日月》

  2. 又如:胡说(何说,怎么说);胡为(何故);胡为如此?

  3. 为什么;何 [why]

    胡然而天也,胡然而帝也。——《诗·鄘风·君子偕老》

    云胡不夷?——《诗·郑风·风雨》

    胡取禾三百廛兮?——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

    胡不已乎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

    胡不见我于王。

    胡不汉先王之法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    胡可得而法。

  4. 又如:胡为(何为;为什么);胡然(为何。表示疑问或反诘);胡宁(何乃;为何)

  5. 什么;何 [what]。如:胡底(到什么地步);胡颜(有何面目)

〈形〉

  1. 黑 [black]

    或谑张飞胡,或笑 邓艾吃。—— 李商隐《骄儿诗》

  2. 远;大 [far;great]。如:胡考(犹寿考。年纪大);胡老(胡者,元老);胡福(长远之福;大福)

〈副〉

  1. 任意乱来 [outrageously;recklessly]。如:胡画拉(瞎扯);胡柴(胡说);胡白(胡说);胡拿(胡闹);胡喷(胡说)

〈名〉

  1. 胡须 [moustache,beard or whiskers]

    有龙垂胡髯。——《风俗通·正失》

  2. 又如:胡髯(“胡”是“胡子”的通称;“髯”指两颊上的胡子);胡子;胡须

  3. 衚 hú

  4. 见“胡同”( hútong)“衚”

  5. 另见 hú

〈形〉

  1. (形声。本义:窗格花纹)

  2. 同本义 [figure;decorative pattern]

  3. 后引作薾。华盛的样子 [luxuriant]

    彼尔维何?维常之华。——《诗·小雅》。毛传:“尔,华盛貌。”

  4. 又如:丽尔(华丽的样子)

  5. 近。通“迩” [near]

    戚戚兄弟,莫远具尔。——《诗·大雅》

    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。——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

    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,南乡尔卿。——《仪礼·燕礼》

    名相近者相远也,实相近者相尔也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·肆长》

   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,譬之其豺狼也,不可以身尔也。——《荀子·哀公》

  6. 又如:尔者(近来);尔语(凑向跟前说话)

  7. 浅近 [shallow]

〈代〉

  1. 第二人称代词 [you]

  2. 尔为尔,我为我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  尔安敢轻吾射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
  3. 又如:尔当(你);尔躲(你身上);尔汝(尊对卑称;贵对贱称;朋友间的亲密互称);尔济(汝辈,你们)

  4. 您;你们——通常放在关系词“所”之前。如:尔曹(你们大家)

  5. 那 [that]

    尔夜风恬月朗。——《世说新语》

  6. 又如:尔俸尔禄(那些俸禄。尔:其,那);尔语(那样言语);尔时(那时,彼时)

  7. 这个;此 [this]

    问君何能尔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饮酒》

  8. 如:尔夕(今夕,这个晚上);尔日(当天,这天);尔为(这样,如此)

  9. 如此;这样。

    尔毋从从尔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

  10. 又如:果尔;乃尔;尔馨(六朝时语词。即如此);尔为(如此);尔许(若此,如许。尔,此也。许,助辞);不尔;云尔

〈助〉

  1. 形容词、副词的词尾,相当于“然”

    鼓瑟希,铿尔,舍瑟而作。——《论语》

  2. 相当于“了”

    非死则徒尔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 3. 应诺声。相当于“是” [yes]。如:尔尔(应答之词。等于唯唯,是是)

  4. 通“耳”,表示限止用在句末,可译为“而己”“罢了”

    唯手熟尔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辵( chuò),羍声。本义:道路畅通)

  2. 同本义。泛指畅通 [lead to;go to]

    达,行不相遇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达,通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左右达为夹室,所以相隔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

   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

    达四聪。——《虞书》

    达于河。——《书·禹贡》

    七曰达吏。——《周礼·大宰》

    下达。——《仪礼·士昏礼》

    天下达道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

    唯恐道途显晦,不相通达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    屋极有窗以达气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3. 又如:四通八达;达越(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);达乡(相对而畅达的窗户)

  4. 到达,通到 [reach;achieve;attain]

   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路旁一歧东上,乃昔所未至者,遂前趋直上,几达天都侧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    万人凿盘石,无由达江浒。——李白《丁都护歌》

    指通豫南,达于 汉阴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   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  自昏达曙,目不交睫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 5. 又如:小麦亩产达千斤;达济(渡水到达彼岸);达标(达到规定的标准)

  6. 通达事理;通晓,见识高远 [thoroughly understand]

    有达于理者,得不恐而畏乎?——柳宗元《送薛存义序》

   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。——《明史·海瑞传》

  7. 又如:达者(通达事理的人);达才(通达事理的人);达臣(通达义理的臣子);达言(通达事理的言论);达见(洞晓事物的道理)

  8. 通晓事理,理解,明白 [understand]

    所赖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。——王勃《滕王阁序》

  9. 又如:达心(心里明白通达);达生(能参透人生,了解性命的本质);达权(明白权宜的道理,能临急应变)

  10. 荐举 [recommend]

    在位多所荐达。——《后汉书·黄香传》

  11. 又如:达能(举荐有才能的人);达吏(向上举荐官吏)

  12. 将意思表达出来 [express;convey]

    子曰:“辞达而已矣。”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  13. 又如:转达(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);达旨(表达思想);达诚(表达诚挚之情);达善(表达善意);达信(传达消息);达知(通知;告知)

〈形〉

  1. 通行的;共同的 [current;general]

    知、仁勇三者,天下之达德也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

  2. 又如:达尊(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);达孝(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);达制(通行的制度)

  3. 达观(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) [comprehensive]。如:达节(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)

  4. 显达(地位高而有名声) [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]

    不求闻达于诸侯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5. 又如:达遂(显达顺遂);达宦(职位显要的官吏);达官贵人(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)

〈名〉

  1. 〈方〉∶指父亲 [father]。如:俺达

  2. 地名 [Da county]。今四川省达县

  3. 各处 [everywhere]。如:达听(多方听闻)

  4.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

    达、达、达,泥浆直溅。——叶圣陶《寒假的一天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