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塔利】综合测算

半吉 (非运)绝境逢生的运途分歧数。

分析: 浮沉不定,凶吉难分,两者并行。因其他运的配合,或者成大功,或者遭失败。故乘吉运者,成功自至。数理不良者,不知不觉之间陷于失败。其遭遇不可测,突然别开生面者有之。诱发的投机心就像开矿探险一样,大成大败,都有些侥幸。另外也有孤独、丧失妻子、短命者。

数理: 30

【纳塔利】五行分析
【纳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0 吉凶分析: 刑偶伤子,身弱多病,中年有灾,晚年吉祥。 (
【塔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3 吉凶分析: 克妻伤子,忧心劳神,福禄双收,中年离乱,晚年吉祥。 (
【利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7 吉凶分析: 刑偶伤子,少年艰难,中年劳,但成功隆昌,名利之字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糸( mì),内声。本义:丝被水浸湿)

  2. 同本义 [wet;soak]

    纳,丝湿纳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衣纳纳而掩露。——刘向《九叹·逢纷》

  3. 又如:纳纳(潮湿的样子)

  4. 收藏;收入 [collect]

    察纳雅言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5. 又如:采纳;容纳;藏垢纳污(包藏容纳污秽之物。比喻包容坏人坏事)

  6. “纳”假借为“接纳”;接受 [receive;admit;accept]

    几以不纳死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
    遂开门纳众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   诬守纳己赇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    纳钱案上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 7. 又如:纳质(接受质证;接受质询);纳采(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。即行聘;其他如纳吉,纳聘,纳征,纳币皆为六礼之中);纳贽(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);纳受(接受;收受);纳下(采纳下面的意见)

  8. 缴纳,贡献 [pay;offer]

    九江纳锡大龟。——《书·禹贡》

    岁终则会其出入,而纳其余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·泉府》

    小臣纳卿大夫。——《仪礼·燕礼》

    纳于太庙。——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

    十月纳禾稼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   命弟子纳射器。——《仪礼·乡射礼》

    纳之库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9. 又如:纳监(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);纳锡(进贡);纳粟(也作内粟,入粟;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,以谋求某种利益);纳官(向官府缴纳谷物);纳质(送纳人质)

  10. 穿;着 [wear;put on]。以脚跟着入鞋中。如:纳履(穿鞋);纳屦踵决(穿鞋而后跟即破。极言生活贫困)

  11. 使进入 [enter]

    三纳之而未克。——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 12. 取;娶 [marry]

    杀三卻而尸诸朝,纳其室以分妇人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  13. 又如:纳币(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);纳宠(娶妾);纳赘(招上门女婿);纳妇(娶妇)

  14. 结交 [make friends with;associate with]

    魏了翁闻之,更纳交焉。——《宋史·张忠恕传》

  15. 又如:纳交(结交);纳宗(结交宗室朋友)

  16. 用同“捺” [press with force;low]

  17. 按下。如:纳火(按下火气);纳气(按下火气不发作)

  18. 低,低下。如:纳头(低头);纳拜(低头拜见)

  19. 通“衲”。密针缝纫 [sew close stitches over a patch,etc.]

   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,补补纳纳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  20. 又如:纳衣(衲衣。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。也称“百衲衣”);纳鞋(用线缝制鞋底)

  21. 扣压 [withhold]

    枢密童贯同太师 蔡京,太尉 高俅、 杨戬,商议纳下表章不奏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塔 [da]
  1. ——见“圪塔”( gēda):即“圪垯”

  2. 另见 tǎ

塔 [tǎ]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土,荅( dá)声。本义:佛塔,亦作“浮屠”)

  2. 同本义。 晋、 宋译经时始造“塔”字。塔为形高而顶尖的佛教建筑物,多为五层七级,也有高至十三级的,初为藏佛骨(舍利子)的地方,后世也藏经于其中,俗称宝塔 [Budhhist pagoda]

    塔势如涌出,孤高耸天宫。——唐· 岑参《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》

  3. 又如:塔庙(寺庙);塔院(建有佛塔的院子);塔铃(佛塔上的风铃);塔头(佛塔顶部);宝塔;佛塔

  4. 形状像塔的建筑物 [tower]。如:塔吊;塔轮;聚沙成塔;灯塔;塔台(飞机场的塔形建筑物)

  5. 分馏柱或塔 [still]。如:松节油塔;石油拔顶塔;裂化塔

  6. 佛堂 [Buddhist sanctuary]。如:塔座(僧尼讲经时的座位)

  7. 埋和尚骨灰处立的石塔、号僧塔,俗称“和尚坟” [grave of a Buddhist monk]。如:塔林(僧人的墓群)

〈量〉

  1. 表示块、片 [piece;lump;block]

    小人姓刘,名 唐,祖贯 东潞州人氏,因这鬓边有这塔朱砂记,人都唤小人做赤发鬼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  2. 另见 da

〈形〉

  1. (会意。从刀,从禾。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。本义:刀剑锋利,刀口快)

  2. 同本义 [sharp;exert oneself;try hard]

    利铦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其利断金。——《易·系辞》

    国之利器,不可以示人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
    兵革非不坚利也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
  3. 不以兵革之利。

   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。——《韩非子·解老》

    非兵不利。——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

    求天下之利匕首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  4. 又泛指锐利

    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难一》

  5. 又如:利爪;利喙(尖利的嘴);利矢(锋利的箭);利口辩给(能言善辩,含贬义);利金(锋利的兵器)

  6. 快;敏捷 [quick;nimble]

    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
    子贡利口巧辞。——《史记·仲尼弟子传》

  7. 又如:利马(快马);利嗖(轻快利落);利爽(灵活敏捷);利屣(舞屣,头小而尖的鞋子);利便(伶利)

  8. 吉利;顺利 [lucky;smoothly;without a hitch]

    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   探军不利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因利乘便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

  9. 又如:利钝(顺利与挫折);利市酒(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);利时(吉时)

  10. 有利的 [advantageous;beneficial;favorable]

   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11. 重要的;要害的 [important]

    怀抱利器——韩愈《送董邵南序》

  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——《庄子·胠箧》

〈名〉

  1. 利益 [advantages]

    上下之利,若是其异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   有蒋氏者,专其利三世矣。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   利尽南海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    火器利袭远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  2. 技击利巷战。

  3. 又如:福利(生活上的利益,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);利孔(获得利益的来源)

  4. 赢利;利息 [interest]

    逐什一之利。——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

    欲居之以为利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   商人重利轻别离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 5. 又如:暴利(巨额利润);利赢(赢利;利润);利子(利息)

  6. [功名]利禄 [official's salary in feudal china]

    不慕荣利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

  7. 又如:利心(利欲之心);利端(利欲的端绪);利色(私利与情欲)

  8. 财利 [money]

    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——《论语·里仁》

    毋示以利。——汉· 桓宽《盐铁论本文》

  9. 又如:利禄(财利与爵禄);利路(生财门路;钱财);利物(给优胜者的钱物;赃物)

  10. 指个人的安危 [safety or danger]

    但欲求死,不复顾利害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
  11. 胜利 [vectory]

    必以全争于天下,故兵不顿而利可全。——《孙子》

  12. 物资出产 [product]

    荆州北据 汉、 沔,利尽南海。—— 陈寿《三国志》

    力过吏势,以利相倾。——汉· 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
   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

  13. 通“痢”[dysentery]

    轻土多利。——《淮南子·地形》

〈动〉

  1. 善于 [be good at]。如:利口(善于口辩);利足(善于行走);利趾(善走);利舌(谓能言善辩)

  2. 使有利[do good to]。如:利他(佛教语。施益于他人);利涉(便利渡河。后世也称舟为利涉);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

  3. 占;谋利 [forcibly occupy;seize;hold]。如:利人妻女;损人利己(损害他人以图私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