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里】综合测算

(秋草逢霜)薄弱乏力,百事不如意数。

分析: 秋草逢霜之象,脆弱无力。骨肉离散,孤独生涯,百事不如意,徒劳无功,懦弱病弱,挫折困难,孤寂乏力,逆境不平,为此数者人生的写照。但也有伟人、豪杰出此数者,不过其人生多波折。

数理: 22

【科里】五行分析
【科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9 吉凶分析: 多才俊美,清雅荣贵,中年成功隆昌,出外吉祥幸福。 (
【里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3 吉凶分析: 清秀多才,理智充足,中年成功隆昌,秀气发福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会意。从禾,从斗。“斗”的意思是“量”。合起来指衡量、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。本义:品类,等级)

  2. 同本义 [sort]

    科,程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为力不同科。——《论语·八佾》

    与此同科。——《论衡·幸偶》

    君歌且休听我歌,我歌今与君殊科。——韩愈《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》

  3. 又如:科品(种类;等级);科荣(科第荣华);科爵(指封建王朝官员的品级爵位)

  4. 法令;刑律 [laws and regulations]

    三仪同科。——《太玄·玄离》。注:“法也。”

    从水之科满。——《太玄·从》。注:“法也。”

  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5. 又如:科防互设(条律禁令交相设置);科文(法令条文);科令(法令;律条);科戒(修道的戒律、法规)

  6. 科举考试的科目或等第 [imperial examination]

    设程试之科,重金爵之赏。——韦昭《博奕论》

  7. 又如:科分(科举中式之年份);科甲出身(由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);科法(科举取士之法);科贡(泛指科举)

  8. 条款;段落 [article]

    科条既备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

  9. 又如:科段(指文章的段落或部分);科条(科目,项目;条例;谓分类整理成条款、纲目)

  10. 法式;规制 [norms;rule]。如:科式(法式。指宗教仪式);科制(制度;程式)

  11. 课程或业务的分类 [branch of study]。如:文科;工科;理科;科本(课本,教科书)

  12. 官署或机关中按工作性质分设的部门 [section;department]。如:科研所(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);科业(指行业中的某一部门);科道(指科道两衙门)

  13. 指科斗文字。我国古代字体之一。以其笔划头圆大、尾细长、状似蝌蚪而得名 [tadpole script]。如:科斗文(科斗文字);科斗字(科斗文字);科斗书(科斗文字);科斗籍(古文经籍)

  14. 传统戏剧角色的动作 [act]

    鼓三通,锣三下科。——《窦娥冤》

  15. 又如:打科;笑科

  16. 草丛 [tuft]。如:科生(丛生);科藤(藤的一种。可以作杖、编席、制绳索)

  17. 通“窠”。坎;坑 [pit]

    其于木也,为科上槁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
    [水]盈科而后进。——《孟子·离娄下》

  18. 又如:科子(坑子);科臼(窠臼);科雉(刚出窠之雉;幼雉)

〈动〉

  1. 审理狱讼;判刑 [pass a sentence]。如:科罪(判处罪刑,依律断罪);科半(指依刑律减半判罪);科决(审理判决);科案(审理查究案件)

  2. 考较;查核 [check]。如:科计(估量;计算);科校(稽核);科问(查问)

  3. 课税,征税 [levy]

    假此科敛丁口。——《聊斋志异》

  4. 又如:科派(摊派);科差(向官府缴纳的捐税和承担的差役);科敛(聚敛,收取财物)

  5. 谓参加科举考试 [take part in imperial examination]。如:科甲(旧时指科举);科进(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);科诏(指关于科举的诏令)

  6. 修剪枝蔓;芟除芜秽 [trim]。如:科柏(修剪柏树。祭扫灵墓);科斧(蚕桑工具之一种。用以砍除桑树繁枝)

〈形〉

  1. 空虚 [empty]

    其于木也,为科上槁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。孔颖达疏:“科,空也。阴在内为空。木即空中者,上必枯槁。”

〈名〉

  1. (会意。从土,从田。从“田”,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。本义:里弄;街巷)

  2. 同本义 [alley;lane]

    里,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里,邑也。——《尔雅》。李注:“居之邑也。”

    里尻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在野曰庐,在邑曰里。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》

    于蹶之里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韩奕》

    赋里以人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廛也。”

    以里听者,禄之以里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怀宠》。注:“闾也。”

    河洛为王之里。——左思《蜀都赋》。注:“居也。”

    匪仁里其焉宅兮。——张衡《思玄赋》。注:“里宅皆居也。”

    将仲子兮,无逾我里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将仲子》

    既行,及里门,门扃未发。——沈既济《任氏传》

  3. 又如:里门(乡里的门。古代聚族列里以居,里有里门);里闬(即里门,乡里);里闾(里门,乡里)

  4.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,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[community]

    八家为邻,三邻为朋,三朋为里。——《尚书大传》

   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。——《论语·譔考文》

    一里八十户。——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

    百家为里。——《管子·度地》

    广三百步、长三百步为一里。——《韩诗外传》

    择其贤民,使为里君。——《管子·小匡》

  5. 又如:里长(主管一里的人。古时五里为邻,五邻为里);里尹(里长,里中的长官。即里正);里正图董(乡长、里长一类的人物);里吏(即里尹、里正、里胥)

  6. 乡里;家乡;故乡 [village;hometown]

    三老、官属、豪长者、里父老皆会。——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
    黯耻为令,病归田里。——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

    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——陶潜《归园田居》

    割慈忍爱,离邦去里。——江淹《别赋》

  7. 又如:里籍(籍贯);里豪(乡里中豪强的人);里妪(乡村妇女);里门(故里;故乡)

  8. 量词。长度单位 [ li ,a Chinese unit of length]

    于三十里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
  9. 又如:华里(市里的旧称);里数;里程;里堠(记里程的土堆)

  10. 通“理”。地理 [geographical condition]

    通于沟渠,修堤防,树五谷,通于地里者也。——《说苑·臣术》

〈动〉

  1. 居住 [dwell]

    在壄曰庐,在邑曰里。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

    悠悠我里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

    军社之所里。——《周礼·夏官·量人》

    里仁而美。——《论语·里仁》

  2. 又如:里布(古代的土地税。里,居也;布,钱也);里舍(私人住宅;同乡里人);里仁(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;与仁人为邻)

  3. 谓计算路程 [calculate]。如:里程碑(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)

  4. 通“理”。治理 [administer;govern;manage;rule]

    乃里西土之数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

〈形〉

  1. 通“悝”。忧伤 [distressed;worried]

    悠悠我里,亦孔之痗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

〈语尾助词〉

  1. 同“哩” [a formal word in Chinese]

    [正旦云]梅香,你看奶奶做什么里?[ 梅香云]奶奶看经哩。—— 元· 关汉卿《金线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