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狄斯】综合测算

(升天)家门隆昌的才德开展数。

分析: 鸾凤相会,昭日升天之象,形成确定之意。多功威智谋,刚毅果断有如旭日东升,旺盛隆昌至极,属名闻天下的吉祥运。若过刚恐招事非而误事。因其过于贵重,常人恐不堪受。但又是物极必反,尊荣的反面为黑暗,故勿轻用之。女性断不可用,用则孤寡。

数理: 33

【奥狄斯】五行分析
【奥】 繁体: 拼音:ào,yù 五行: 笔画:13 吉凶分析: 二子吉祥,多才贤能,中年吉祥,晚年劳神。 (
【狄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8 吉凶分析:
【斯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2 吉凶分析: 学识丰富,清雅荣贵,官运旺,福寿兴家,环境良好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奥 [ào]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本义:古时指房屋的西南角。古时祭祀设神主或尊者居坐之处)

  2. 同本义 [southwest corner of house]

    奥,宛也。室之西南隅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燔柴于奥。——《礼记·礼器》

    西南隅谓之奥。——《尔雅》

    司宫筵于奥。——《仪礼·少牢礼》

    设于奥。——《仪礼·士丧礼》

    经堂入奥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

  3. 又如:奥阼(室之西南隅,为尊者、主人之位)

  4. 泛指室内深处 [the depths of the room]

    室无奥阼。——《仲尼燕居》

    无能老蝙蝠,乘夜出堂奥。——张耒《夏日杂感》

  5. 又如:堂奥

  6. 宫廷内机密的地方 [hidden recesses]

    出入往来禁奥。——《三国志·董昭传》

  7. 又如:奥主(国内之主。比喻国君。奥有深居内室之意)

〈形〉

  1. 深 [deep]

    野无奥草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:“深也。”

    结根坚且奥。——陆机《塘上行》

  2. 又如:奥处(深居);奥室(内室;深宅);奥祉(深厚的福祉)

  3. 深奥,精深不易理解 [profound;b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]

    雅诰奥义。——《书·序》。释文:“深也。”

    遂与对榻讲论经奥义。——脱脱等《宋史》

    抑之欲其奥。——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

    水亭陋室,曲有奥趣。——柳宗元《永州龙兴寺东丘记》

    皆曲有奥思。——李格非《洛阳名园记》

  4. 又如:奥说(奥妙的学说);奥深(高深不易理解)

〈名〉

  1. 奥地利的简称 [Austria]

  2. [物]奥斯特的简称 [oersted]

  3. 奥林匹克的简称 [Olympic]。如:奥运会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犬,亦声。本义: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)

  2. 同本义 [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North China]中国古代民族名。分赤狄、白狄、长狄诸部,各有支系。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,故通称为北狄。又指秦汉以后,狄或北狄曾是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

    戎狄怀之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    夷狄益甚。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
  3. 中国古代的低级职员 [inferior clerk]。如:狄人(古代掌乐的下级官吏)

    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:揄狄、阙狄、鞠衣、展衣、缘衣、素沙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下·内司服》

    钟磬竽瑟必和之,干戚旄狄以舞之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

〈动〉

  1. (会意。从斤,其声。其所以盛木柿。斤,斧子。本义:劈;砍)

  2. 同本义 [split]

    斯,析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墓门有棘,斧以斯之。——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

    有斯明享。——《书·酒诰》。郑注:“析也。”

    厮(斯)舆之卒。——《汉书·严助传》。注:“析薪者也。”

  3. 扯裂 [tear]

    斯,裂也。——《广雅》。王念孙疏证:“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。”

  4. 分开 [divide]

    斯而析之,精至于无伦,大至于不可围。——《庄子》

  5. 距离;离开 [leave]

    华胥氏之国…不知斯 齐国几千万里。——《列子·黄帝》

〈代〉

  1. “斯”假借为“此”,这,这个 [this]

    斯,此也。——《尔雅·释诂》

    斯言之玷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

    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馋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   而毅宗之语公主,亦曰:“若何为生我家?”痛哉斯言。—— 清· 黄宗羲《原君》

  2. 又如:斯世(此世,今世);斯人(此人);生于斯,长于斯

  3. 则。就 [then]——表示承接上文,得出结论

    人之性,心有忧丧则悲,悲则哀,哀斯愤,愤斯怒,怒斯动,动则手足不静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
〈形〉

  1. 通“厮”。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。引申为卑贱 [humble;low]

    旅琐琐,斯其所取灾。——《易·旅》

    乡官部吏,职斯禄薄。——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上疏

  2. 又如:斯役(厮役。指干杂事的劳役);斯养(即厮养。奴仆)

  3. 白色 [white]

    有兔斯首,炮之燔之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瓠叶》

〈助〉

  1. 表示结构,相当于“之”、“的” [of]

    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

  2. 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,以确指行为的对象,相当于“是” [be]

    笃公刘,于京斯依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

  3. 用在形容词之后,相当于“然” [function word]

    王赫斯怒,爰整其旅。——《诗·大雅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