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宾杜】综合测算

(变怪)变怪奇异的豪侠数。

分析: 属波澜重叠,数奇变怪的英雄运格。秉性颖悟,富有义气侠情。然而变故常多,风波不息,大功不成,破产亡家,好运难遂。又因为他格的配合不宜,或陷放逆、淫乱、短命之中,或丧配偶枕边寒,或丧子女膝下零叮英雄不成英雄祸,为大都不得顺境的运数。不少怪杰、烈士、伟人则有出自此数。

数理: 26

【史宾杜】五行分析
【史】 繁体: 拼音:shǐ 五行: 笔画:5 吉凶分析: 一生福禄有余,中年多厄,晚年隆昌,吉祥之字。 (
【宾】 繁体: 拼音:bīn 五行: 笔画:14 吉凶分析: 克父命,智勇双全,义利分明,中年吉祥,晚年隆昌,二子吉祥。 (
【杜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7 吉凶分析: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,下面是手。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。本义:史官)

  2. 古官名。职别各异 [histographer;official historian]

    史,记事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周官有大史、小史、闪史、外史、御史、女史。其属又各有府史、胥徒史,主造文书者亦称史。凡府史,皆其官长所自辟除。

    矧大史友内史友。——《书·酒诰》。郑注:“大史内史。”

    用史巫纷若。——《易·巽》

    辞多则史。——《礼记·聘礼记》

    史载笔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
    史狐书贼。——《谷梁传·宣公二年》

    动则左史书之,言则右史书之。——《礼记·玉藻》

  3. 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。卜辞:“在北史其获羌。”

  4. 在王左右的史官,担任祭祀、星历、卜筮、记事等职

    迁有良史之才。——《汉书·司马迁传赞》

  5. 又如:史巫(祝史和巫觋);史氏(史家;史官);史臣(史官);史职(史官的职务);史家(史官或历史学家);史胥(掌管文书的小吏)

  6. 太史令的简称

    自去史职,五载复还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 7. 史册,历史 [annals;history]

    如史载田横事,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,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,滋可痛已。——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

    幼而读书,好《楚辞》;诸子经史多所涉猎。——明· 顾炎武《复庵记》

  8. 又如:史鉴(历史书);史文(历史文献);史绩(历史功绩);史录(历史的文字纪录)

  9. 古代官府的佐吏 [secretary]

    或佐之史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

  10. 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,包括各类历史书籍 [history]

    列经、史、子、集四库。——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

  11. 画师 [painter]

    宋元君将画图,众史皆至,受揖而立。——《庄子》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贝,冥( mián)声。甲骨文字形,会意。上面象屋形,下面是“人”和“止”。表示客人来到屋下,即宾客到门。金文将“止”改为“贝”,小篆从之。王国维说:“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,乃后起之字。”本义:地位尊贵、受人尊敬的客人,贵客)

  2. 同本义 [guest;visitor]

    賓,所敬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从貝者,宾礼必有贽。

    宾者,接人以义者也。——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

    谋宾介。——《仪礼·乡饮礼》。注:“贤者为宾,其次为介,又其次为众宾。”

    诸侯、诸伯、诸子、诸男之相为宾也。诸公之臣相为国客,是散文宾客通称,对称则宾尊而客卑,宾大而客小。——《周礼·司仪》

    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

    宾出,主人拜送。——《荀子·礼论》

    相待如宾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
    众宾团坐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 3. 又如:来宾;宾鸿(大雁。因是侯鸟,往来守时,有如宾客,故称);宾东(雇员和东家);宾人(宾相;赞礼的人)

    率土之宾,莫非王臣。——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

  4. 古州名 [Bin prefecture]。汉郁林郡地。唐贞观五年置宾州,亦曰安城郡。至德二年改为领方郡。元初为宾州路,寻复为宾州。清属广西思恩府。今为宾阳县

〈动〉

  1. 通“傧”。接引客人。用宾客的礼节相待。礼敬 [receive a guest]

    宾于四门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。郑注:“宾,槟也。”

    寅宾出日,平秩东作。——《书·尧典》

    协其礼,宾而见之。——《周礼·大行之》

    宾者以告列子。——《列子·黄帝》

    内史宾侯,北向而立。——《穆天子传六》。注:“宾侯,傧相。”

    稍稍宾客其父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
  2. 又如:宾天(旧指帝王死亡,后亦泛指尊者亡故);宾兴(宾贡。周代的选举法,自乡小学举拔贤能,以宾礼相对待,以升于国学;指乡试)

  3. 服从,归服 [be vassal of]

    诸侯咸来宾从。——《史记·五帝本记》

  4. 又如:宾从(归顺,服从);宾服(臣服;服帖)

  5. 排斥;弃绝 [discard;get rid of]

    先生居山林,食芋栗,厌葱韭,以宾寡人,久矣夫!——《庄子·徐无鬼》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木,土声。本义:杜梨,棠梨,一种木本植物)

  2. 同本义 [birch-leaf pear]

    杜,甘棠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:“牡曰棠,牝曰杜。”

    杜树大者插五枝。——《齐民要术》

〈动〉

  1. 堵塞 [stop]

    杜,塞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诂》

    犯令陵政则杜之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马》。注:“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。”

  2. 又如:杜耳恶闻(塞住耳朵不愿听);杜隔(阻塞隔离);杜闭(堵塞,关闭);杜禁(堵塞)

  3. 关门,封闭 [close]。

    杜乃护王。——《书·费誓》。注:“闭也。”

    犯令陵政则杜之。——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

    强公室,杜私门。——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

    陵怒,谢病免,杜门竟不朝请。——《汉书·王陵传》。 颜师古注:杜,塞也,闭塞其门也。

    塞隘杜津。——《汉书·叙传》

  4. 又如:杜口(闭口不说);杜门却扫(关闭大门,不再打扫庭院路径);杜门晦(屏)迹(关闭大门,隐匿自己的踪迹)

  5. 杜绝,制止 [break off]。如:杜心(绝望);杜谏(谏止;制止);杜弊(杜绝作弊);杜弃(拒绝,屏弃);杜遏(禁绝,阻止)

  6. 冲击 [impact]

    水之性,行至曲必留退,满则后推前,地下则平行,地高即控,杜曲则捣毁,杜曲激则跃。——《管子·度地》

  7. 拒绝[refuse]。如:杜黜(排斥,黜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