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力】综合测算

(厚重)贵人相助兴家兴业的大吉数。

分析: 反凶化吉象。位尊望重,建立基业。雅量厚重,足智多谋,善于协调,所谋如意,家门繁荣,福禄寿俱全。为大事大业可成,富贵发达的好暗示。属温和之首领运数。

数理: 16

【华力】五行分析
【华】 繁体: 拼音:huá,huà,huā 五行: 笔画:14 吉凶分析: 天生聪颖,多才贤能,忌车怕水,有爱情厄,中年有灾,晚年吉祥。 (
【力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2 吉凶分析: 孤独,刑克父母,少年艰难,中年成功隆昌,智勇双全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华 [Huà]

〈名〉

  1. 山名,华山 [Mount Huashan]。在陕西省东部,北临渭河平原,属秦岭东段。华山又称太华山,古称“西岳”,海拔1997米,有壁立千仞之势。如:华嵩(华崧。华山与嵩山的并称。常用以比喻崇高或高大)

  2. 姓。如:华佗;华扁(古代名医华陀、扁鹊的并称)

  3. 另见 huā,huá

华 [huá]

〈形〉

  1. 华丽;光彩美丽 [magnificent;gorgeous]

    金银华美之服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
    华堂之上。——明· 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
    华衣乘马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  2. 又如:华扁(华丽的匾额);华彩(华美;光彩);华服(华丽的服装);华舆(华美的车辆或轿子);华筵(华美的筵席);华观(华丽的观阙,即宫门前的望楼);华毂(华丽的车)

  3. 豪华 [luxurious;sumptuous]

    况我大魏天王,个为华侈。——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

  4. 称美之词。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[your]。如:华名(美名);华宗(对同族或同姓者的美称);华笺(对他人来信的敬称);华缄(对他书信的美称或敬称)

  5. 灰白 [grey]

    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——苏轼《赤壁怀古》

  6. 又如:华首(头发花白。指老人);华颠(白发);华鬓(鬓发花白);华发(花白头发)

  7. 年轻;年少 [young]。如:华年

  8. 浮华 [flashy;extravagant]

    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9. 又如:华辞(虚浮巧饰的言辞);华誉(不实的声誉);华风(浮华的文风)

  10. 汉语 [Chinese]。如:华言(指中原地区的语言。后泛指汉语)

  11. 荣华;光耀 [glory]。如:华伍(指达官贵人);华序(显要的官阶);华使(显贵的官吏);华秩(显位;高阶)

  12. 显耀 [splendor]。如:华近(显贵而亲近君上的官职);华要(显要尊贵的官职);华省(显贵而职务上能亲近君主的官署);华重(显贵而重要的官职)

  13. 繁盛 [luxuriant]

    其街市之繁华,人烟之阜盛,自与别处不同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  14. 又如:华滋(草木茂盛的样子)

  15. 鲜美 [delicious]

    其民华食而脂肥。——《素问》。王冰注:华谓鲜美,酥酪骨肉之类也。

  16. 彩色。特指雕绘或装饰 [color]。如:华轩(饰有文采的曲栏);华衮(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。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);华纳(有雕饰的台阶。纳,即纳陛);华幄(帝王所居的华丽的帷帐)

〈名〉

  1. 中国 [China]。如:来华访问;华中;华北

  2. 我国古称华夏,今称中华。省称“华” [the Han nationality]。如:华夷(华是汉族,夷指非汉族的其他少数名族);华风(指汉族或中原的风俗)

  3. 光辉;光彩 [brilliant]

    日月光华,旦复旦兮。——王勃《卿云歌》

  4. 又如:华景(明亮的阳光);华月(皎洁的月亮);华焕(光彩绚丽);华魄(光彩;亦指皎洁的月光)

  5. 泉中的矿物由于沉积而形成的物质 [sinter]。如:钙华;硅华

  6. 借升华而得的化学品 [flowers]。如:硫华;锌华

  7. 车盖 [cover of a carriage]。如:华芝(车盖。因车盖的外形象芝而得名)

  8. 时光 [time]。如:年华,岁华,韶华

  9. 声望 [prestige]

    客游梁朝,则声华籍甚。——《文选·任彦升·宣德皇后令》

  10. 精华 [essence]

    物华天宝。——王勃《滕王阁序》

  11. 又如:华甸(精华荟聚之区。常以指京都、中原、中国);华英(精华);华髓(精髓)

  12. 文才 [talent for literature]

    昔庚无规才华清英。—— 刘勰《文心雕龙》

  13. 瓜类植物的果实 [fruit]

    天子树瓜华,不敛藏之种也。——《礼记》

  14. 光环 [corona]

    薄云敝日时,由于无数水滴的衍射,在太阳、月亮或其他发光体四周形成的一组或几组小半径的同心彩色光环

  15. 矿脉或煤层已发生氧化或分解的露头 [blossom;bloom]

  16. 另见 huā;huà

华 [huā]

〈名〉

  1. (会意。从芔,从芌( xū)。“華”的本字,上面是“垂”字,象花叶下垂形。本义:花)

  2. 通“花”,花朵 [flower]

    华,荣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木谓之华,草谓之荣。——《尔雅·释草》

    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

    焜黄华叶衰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

  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
  3. 又如:华英(指花);华叶(花与叶);华胜(花胜。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);华实(花和果实;亦指开花结果)

  4. 轻浮柔弱如花的脉象 [flower pulse]

    脉至如华者,令人善恐。——《素问》。王冰注:“谓似华虚弱,不可正取也。”

〈动〉

  1. 开花 [flower]

    桃李始华。——《淮南子·时则训》

  2. 又如:华而不实(只开花不结果。比喻外表好看,内容空虚)

  3. 昏花 [dazzle]

    僧问:“拨尘见佛时如何?”师曰:“莫眼华。”——《五灯会元》

  4. 当中剖开 [dissect]

    瓜曰华之。——《尔雅》

    为国君者华之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:“中裂之。”

  5. 另见 huá;huà

〈名〉

  1.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耒形,有柄有尖,用以翻地。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。“力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体力,力气)

  2. 同本义 [effort;physical strength]

    力,筋也。像人筋之形。——《说文》。筋下曰:肉之力也。二篆为转注。筋者其体,力者其用也。

    其行之以货力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。注:“筋骸强者也。”

    力农数耘。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。注:“谓勤作之也。”

    有力如虎,执辔如组。——《诗·邶风》

    力足以至焉,于人为可讥,而在己为有悔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
    以缚背刃,力上下,得绝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   吾力足以举百钧,而不足以举一羽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3. 又如:四肢无力;力人(力气很大的人);力尽神危(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);力软筋麻(力尽筋疲。筋疲力尽);力屈(力竭);力尽(力气用尽);力竭(力气用尽)

  4. 力量 [force;power;strength]

    战疾力。——《汉书·灌婴传》。注:“强力也。”

   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朽蠹不胜刀锯力,匠人虽巧欲何如?——韩愈《题木居士》

    盛夏力作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
  5. 又如:力劣(力量薄弱);力薄(力量薄弱)

  6. 能力 [ability;capability]

   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,顾力不能耳。——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
  7. 又如:理解力;才力(才能;能力);脑力(人的记忆、理解、想像等的能力);力用(能力和作用);力怯(力小胆怯)

  8. 威力;权势 [power;might;influence]

    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9. 又如:权力(政治上的强制力量);暴力(强制力;武力);力征(以武力征伐);力正(以武力征伐);力制(以权力统御、控制);力攻(以武力攻伐);力役(以武力征伐);力政(以武力为政,暴政)

  10.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。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[force]。如:摩擦力;斥力;引力;合力;冲力;压力;阻力;推力;拉力

  11. 劳役;仆役 [penal servitude;forced labour;(domestic)servant]

    为力不同科,古之道也。——《论语》

  12. 又如:力役(劳役);力征(力役之征)

  13.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,后泛指功劳 [merit]

    事功曰劳,治功曰力。——《周礼》

    拥佑太子,颇有力焉。——《汉书》

  14. 兵士 [soldier]

    率见力决战。——《宋书·谢诲传》

〈动〉

  1. 勤;致力,努力;从事于 [engage]

    古训是式,威仪是力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

    力周公正先天下。——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注:“勉力也。”

   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。——《汉书·召信臣传》

  2. 又如:力农(从事于农业);力田(致力耕种);力耕(努力耕作);力碌碌(匆忙的样子)

  3. 役使 [work;use]

    视贱躯之可力,倾尽而为。——宋· 叶适《湖南运判到任谢表》

  4. 又如:力役(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,是徭役的一种;服役;干体力活);力伐(力攻顽敌;力攻智取);极力指摘、驳斥

〈副〉

  1. 尽力,竭力 [do all one can;do one's utmost;try one’s best]

    楼船力攻烧敌。——《汉书·南粤王传》

    游子常贫苦,力子天所富。——《后汉书·樊晔传》

    力请客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   力主变法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    力摧豪强。——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

    力叮不释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 2. 又如:力正(尽力匡正);力子(勤勉力行的人);力田(致力农耕);力疾(尽力支撑着病体);力战(全力作战);力邓(勉强,奋力);力力碌碌(勤敏的样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