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十徽】综合测算

(点石成金)开花结果的权威进取数。

分析: 开花之象。祯祥吉庆之数,可享天赋的幸福。能得长上之提拔,或与他人合作而大事大成。真乃进可以攻,退可以守,永远福禄于子孙之吉运也。

数理: 47

【钟十徽】五行分析
【钟】 繁体: 拼音:zhōng 五行: 笔画:20 吉凶分析: 一生清雅多才,克己助人,中年平凡,晚年隆昌。 (
【十】 繁体: 拼音:shí 五行: 笔画:10 吉凶分析: 温和贤淑,缘和四海,上下敦睦,成功隆昌。 (
【徽】 繁体: 拼音:huī 五行: 笔画:17 吉凶分析: 多才贤能,温和勤俭,中年成功隆昌,出国之字,名利双收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左形,右声。鐘:本义:古代打击乐器,青铜制)

  2. 同本义 [bell]

    钟,乐钟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杨树达曰:“钟者,可捶之物。”

    钟,铃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器》

    垂之和钟。——《礼记·明堂位》

    钟音之器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

    大钟鼎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

    细钧有乐,钟兑音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

    声如洪钟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 3. 钟磬置水中。

  4. 独以此钟名。

  5. 如钟鼓不绝。

  6. 又如:钟磬(两种古代乐器);钟鼎之家(宴享时列鼎、击钟奏乐的古代贵族家庭);钟石(指乐器中的钟和磬);钟板(钟和云板);钟乳(古钟面隆起的饰物。在钟带间,形似乳,故叫钟乳);钟室(悬钟之室);钟师(古官名。掌击钟奏乐);钟鼓(钟和鼓,两种乐器名。指演奏音乐);钟吕(乐钟);钟鼎(钟和鼎。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);钟鼓之色(欢欣喜乐的面色);钟铭(钟上的铭文)

  7. 专指佛寺悬挂的钟 [bell]。用以作报时、报警、集合的信号

    姑苏城外 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—— 唐· 张继《枫桥夜泊》

  8. 又如:钟定(寺庙在一日既终以后,钟声止息不再敲打);钟鱼(形同鲸鱼的撞钟大木);钟梵(寺院的钟声和诵经声)

  9. 泛指一般报时的钟 [clock]

    来是空言去绝踪,月斜楼上五更钟。——唐· 李商隐《无题》

  10. 又如:时钟;石英钟;警钟;挂钟;摆钟;钟漏(古代报时的漏刻和钟声)

  11. 指时间、钟点 [o'clock]。如:早晨七点钟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金,重声。本义: 古时盛酒的器皿。现也称“盅”)

  2. 同本义 [wine jar]

    锺,酒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受同异同。——《书·顾命》。按,皆以同为(锺)之。段氏谓古贮酒大器,自锺而注入尊。

    尧舜千钟, 孔子百觚。——《孔从子·儒服》

    有玻璃钟。——《晋书·崔洪传》

    小龙接过壶来,将酒斟在他盏中,酒比钟高出三五分来,更不漫出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  3. 大酒杯 [big cup]

    琉璃钟,琥珀浓。——李贺《将进酒》

    二间夹锺。——《礼记·明堂位》

    二间夹锺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

  4. 又如:

  5. 姓。如:钟牙(钟子期、俞伯牙的并称);钟子(指钟子期)

〈量〉

  1. 酒杯、茶杯,与“盅”通 [handleless small cup]

    尧舜千钟。——《孔丛子·儒服》

    胡饮后,到酒一举三钟。—— 五代· 王定保《唐摭言》

  2. 古容量单位 [ancient unit of capacity],春秋时齐国公室的公量,合六斛四斗。之后亦有合八斛及十斛之制

    齐旧四量:豆、区、釜、钟…釜十则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

  3. 又如:钟石(容量单位。一钟受六斛四斗,一石受十斗);钟庾(钟和庾。两种容量单位);钟斛(钟和斛。两种古容量单位)

〈动〉

  1. 集聚 [concentrate]

    泽,水之钟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

  2. 又如:钟萃(汇集);钟聚(汇集,集聚);钟泄(蓄洪和放水);钟美(集美);钟秀(聚集灵秀之气)

  3. 介词。适逢,当 [meet]

    方今钟百王之季,当阳九之会。——刘越石《劝进表》

  4. 又如:钟祸(惹祸,遭祸);钟值(遭逢)

  5. 寄托 [find sustenance in]

    经危履险阻,未知命所钟。——《磐石篇》

  6. 又如:钟心(钟情,感情专注);钟念(钟爱)

  1. [数]

  2. (指事。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,金文象是结绳记数,用一个结表示十。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。本义:九加一的和)

  3. 同本义 [ten]

    十,数之具也。—为东西,|为南北,则四方中央备矣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十是数之小成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疏

    十亩之间兮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
    兵也者,审于地图,谋十官。——《管子·七法》

    天下欲反,十室九空。——葛洪《抱朴子·用刑》

    与吾祖居者,今其室十无一焉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 4. 又如:十里长亭(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,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);十番(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);十牌(十户人家。牌:门牌);十地(佛教称菩萨修行渐近于佛的十种境界);十生九(死的歇后语);十方地面(庙宇。佛教指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东南、西南、东北、西北和上下);十方常住(寺庙。佛教认为“不变”为常住。寺庙是不变的,故称);十有九就(十成之中有九成可望成功)

  5. 指十分;十份 [topmost]

   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
  6. 又如:十一(十分之一);十半(十分之五)

  7. 表示约数。犹言十来个 [about ten]

    辱十城之虚寿,奄咸阳以取隽。——《文选·潘岳·西征赋》

  8. 特指十倍 [tenfold]。如:十伯(十倍百倍)

  9. 序数的第十位 [tenth]

    请以赵十五城为 秦王寿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 10. 又如:十五删(诗韵中上平声第十五个韵目);十四寒(诗韵中上平声第十四个韵目);十三元(依据《佩文诗韵》“元”字列在上平声第十三位,故称)

〈形〉

  1. 表示多;齐全;完备 [many;full;complete]

    九十其仪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东山》

    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——《礼记·大学》

  2. 又如:十郎八当(落花流水,七零八落);十变五化(变化多端);十亲九眷(众多亲戚);十相具足(十分美貌);十相俱足(娇妻美妾俱全);十数(十多;十几,表示众多);十荡十决(多次冲击均能破敌);十万(数目。又形容数量极多);十恶五逆(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);十尧(圣人众多);十朋(许多朋友);十有八九(绝大多数)

  3. 通“什”。杂 [miscellaneous]。如:十锦;十样锦(有各种不同花纹的织锦)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糸( mì),表示与线丝有关,微省声。本义:三纠绳)

  2. 同本义 [three strands of rope]

    徽,三股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系用徽纆。——《易·坎》。刘注:“三股为徽。”

  3. 绳索 [rope]

    免于徽索。——《汉书·扬雄传》。注:“绳也。”

  4. 又如:徽索(徽绳。捆绑俘虏、罪人的绳索);徽纆(绳索;捆绑);徽缠(绳索。亦比喻束缚,牵累);徽绳(徽索。指捆绑罪人的绳索)

  5. 琴徽,系琴弦的绳 [cord for the string of a stringed instrument]

    今夫弦者,高张急徽,追趋逐耆,则坐者不期而附矣。——《汉书·扬雄传》

  6. 后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

    弦以园客之丝,徽以钟山之玉。—— 嵇康《琴赋》

  7. 标志;符号 [emblem;sign]。如:徽车(饰有徽帜的车);徽物(指区别等级的标志物,如旌旗、服饰等);徽识(古代朝廷或军中用以识别的标志);国徽;校徽;帽徽

  8. 旗帜 [flag]

    易服色,殊徽号。——《礼记·大传》

  9. 绑腿布 [bandage]

    徽,袤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即《诗》之邪幅也。”

  10. 徽州的省称 [Huizhou prefecture]。旧府治在今安徽省歙县。如:徽墨

  11. 安徽省的简称 [Anhui]。如:徽调

〈形〉

  1. 美好;善良 [good]

    徽,善也。——《尔雅·释诂》

  2. 又如:徽睇(美丽的眼睛);徽绩(美好的功绩);徽徽(美好的样子);徽显(善美显著)

  3. 宏伟 [magnificent]。如:徽业(宏业,伟业);徽庸(丰功,伟绩);徽绩(伟绩)

〈动〉

  1. 停止;静止 [still]

    悲风徽行轨,倾云结流蔼。——陆机《挽歌诗》

  2. 束缚;捆绑 [bind]

    徽以纠墨。——扬雄《解嘲》

  3. 如:徽束;徽猛(束缚猛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