舰拾谢】综合测算

(点石成金)开花结果的权威进取数。

分析: 开花之象。祯祥吉庆之数,可享天赋的幸福。能得长上之提拔,或与他人合作而大事大成。真乃进可以攻,退可以守,永远福禄于子孙之吉运也。

数理: 47

【舰拾谢】五行分析
【舰】 繁体: 拼音:jiàn 五行: 笔画:20 吉凶分析: 性刚果断,多才贤能,中年劳,晚年吉祥,环境良好。 (
【拾】 繁体: 拼音:shí,shè 五行: 笔画:10 吉凶分析: 福禄双收,多才贤能,清雅荣贵,成功隆昌,环境良好。 (
【谢】 繁体: 拼音:xiè 五行: 笔画:17 吉凶分析: 一生清雅多才,伶俐勤俭,中年多劳,晚年吉祥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舟,监声。本义:大型的战船)

  2. 同本义 [warship]

    舰,版屋舟。——《玉篇》

    舰,御敌船

    舳舻千里,前驱不过百舰。——《文选·陆机·辨亡论下》

    方连船舰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十舰最著前。

    北舰十余里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 后序》

  3. 又如:巡洋舰;驱逐舰;航空母舰;舰户(船舰的门户)

  4. 任何大型的航海的船只 [ship]。如:主力舰;旗舰;军舰

  5. 用桨、橹、帆或动力推进的有甲板或没有甲板的军用小船 [boat]。如:炮舰

拾 [shè]

〈动〉

  1. 蹑足而上 [tiptoe up]。如:拾级

  2. 另见 shí

拾 [shí]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手,合声。本义:捡取,从地上捡起来)

  2. 同本义 [pick up]

    拾,掇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犹拾遗于涂,摭弃于野。——《论衡·逢遇》

    故周之夺殷也,拾遗于庭。——《韩非子·安危》

    犹拾瀋也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三年》

    俯有拾,仰有取。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
   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,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!——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   拾视之,非字而画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 3. 又如:拾粪;拾麦穗儿;拾毛(拣界外球。毛:用毛充塞内部的球);拾芥(拾取地上的小草。比喻取之极易);拾石为砚(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用作砚台);拾夺(拾掇;收拾);拾拣(拣取);拾翠(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);拾沈(拾取汁水)

  4. 收敛,收集 [collect]

    妇人拾蚕。——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

    拾发以将乘矢。——《仪礼·大射仪》

    请拾投。——《礼设·投壶》

    萧何入 秦,收拾文书。——《论衡·别通》

  5. 又如:拾骨(收拾遗骨改葬);拾菜(采撷野菜);拾尘(本指捡起饭中的灰尘,后借为引起误会而猜疑);拾集(收集);拾摭(收集);拾纂(收集编纂)

  6. 碰撞 [collide]。如:一头拾将去(一头撞过去);拾头打滚(撒泼吵闹。拾头:碰头)

  7. [数]

  8. 十,数目,九加一所得,汉字数目“十”的大写 [ten]。如:陆柒捌玖拾

  9. 另见 shè

谢 [Xiè]

〈名〉

  1. 古邑名 [Xie town]。在今河南省唐河南

    于邑于谢,南国是式。——《大雅》

  2. 姓。如:谢女(指晋朝女诗人谢道韫);谢太博(即晋朝谢安;又被称为谢公,谢郎);谢家(指谢安家或指南朝宋的谢灵运家)

谢 [xiè]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言,射声。本义:向人认错道歉)

  2. 同本义 [excuse oneself;make an apologize]

    自谢曰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   长跪而谢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

  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   惊谢曰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
  3. 又如:谢咎(引咎自退;悔过;谢罪);谢错(认错赔不是);谢室(待罪之室)

  4.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[decline;refuse]

   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, 黯伏谢不受命。——《史记·汲黯列传》

    谢媒人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   楚而谢。—— 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    谢客矣。——明· 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
    子退而休之,谢医却药。 ——宋· 苏轼《盖公堂记》

  5. 又如:谢医(谢绝医疗);谢金(谢绝礼金)

  6. 辞去官职 [resign]

    若此儿不救,便当回舟谢职,无复游宦之兴矣。——《南齐书·王僧虔传》

    当亦谢官去,岂令心事违。——唐· 王维《送张五归山》

  7. 又如:谢老(告老还乡);谢事(卸去官职);谢政(致仕退休);谢役(辞去差使);谢职(卸去官职)

  8. 告辞;告别 [take leave;leave]

   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。——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

   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,乃谢客就车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   故不复谢。

    不报谢?

    过谢侯生。

    往昔初阳岁,谢家来贵门。——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 9. 又如:谢了扰(告辞);谢别(告别,辞别)

  10. 告诉,告诫 [tell;warn]

    谢汉使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    多谢后世人,戒之慎勿忘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 11. 以言辞相问候 [send one's respects to]

    至府,为我多谢问赵君。——《史记·赵广汉传》

   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,何以不为致问?

  12. 感谢 [thank]

    休谢之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
    哙拜谢,起,立而饮之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   且谢曰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    虽死必谢。

  13. 又如:谢承(感谢;答谢);谢荷(感谢);谢候(致谢并问候);谢私(感谢私下帮助)

  14. 逝去 [farewell]

    诏曰:弟勰所生母 潘早龄谢世,显号未加。——《魏书·彭城王勰传》

  15. 又如:谢宾客(死亡的委婉说法);谢世

  16. 酬谢 [thank sb. with a gift]

    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,不许厚礼物谢媒。——明· 海瑞《禁约》

    受人十万,谢客数千,又重馈部吏。——《潜夫论》

  17. 又如:谢土(修建完毕,祭祀土神的礼义活动);谢犒(酬谢;犒劳);谢银(酬谢用的银子);谢灶诰(祭灶王爷的青词)

  18. 衰败,衰落 [decline;wane]

    宿觉名未谢,残山今尚存。—— 宋· 叶适《宿觉庵》

    花之既谢。——明· 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
  19. 逊让;不如 [modestly decline]

    既鲸鲵折首,西夏底定,便宜诉其本怀,避贤谢拙。——《宋书·王宏传》

  20. 又如:谢拙(自谦愚笨而辞职)

  21. 避免,避开 [avoid]

    必以俪辞为文,何缘《十翼》不能一致,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?——章炳麟《文学总略》

  22. 又如:谢短(避其所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