湾凉司】综合测算

(有德)德高望重的事事如意数。

分析: 纯阳独秀的吉数。胆力才谋具备,礼仪有德,健全和顺,能成就大志大业,实为博得名利富贵的最大好运数。

数理: 41

【湾凉司】五行分析
【湾】 繁体: 拼音:wān 五行: 笔画:26 吉凶分析: 一生奔波,事劳无功,忌车怕水,有爱情烦恼,晚年吉祥。 (
【凉】 繁体: 拼音:liáng,liàng 五行: 笔画:10 吉凶分析: 夫妻有刑,晚见子吉,中年劳,晚年吉祥。 (
【司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5 吉凶分析: 妻贤子贵,天赐福禄,一生清雅荣贵,成功隆昌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水,弯声。本义:河水弯曲处)

  2. 同本义 [bend in a stream]

    湾,水曲也。——《广韵》

    潮来汹涌,水浸湾环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  3. 又如:河湾;湾矶(弯曲水流中的石头);湾湾(水边湾曲处);湾头(水湾);湾埼(弯曲的水岸);湾澳(弯曲的水边);湾回(河水弯曲处);湾浦(水流弯曲的水滨);湾曲(水湾曲折处);湾山角络(偏僻的地方)

  4. 海湾 [bay;gulf]。如:渤海湾;墨西哥湾

  5. 村庄 [village]。如:毛家湾

〈动〉

  1. 系泊,在水湾处停泊 [moor]

    就桥下湾住船,上岸独步。——明·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

  2. 又如:把船湾在那边

〈量〉

  1. 用于水或水面,相当于“处” [place]

    一湾斜照水,三版顺风船。——唐· 钱起《江行无题一百首》

凉 [liàng]

〈动〉

  1. 假借为“倞”。辅佐 [assist]

    凉彼武王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。传:“佐也。”

  2. 又如:凉贰(副贰。特指太子。凉,辅佐)

  3. 把东西放在通风处使干燥。今作“晾” [dry in air]。如:凉衣服

  4. 信,实。通“谅” [believe]

    凉曰不可,覆背善詈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

    君子作法于凉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

  5. 把热的东西放置一会儿,让温度降低 [make or become cool]。如:把开水凉一凉再喝

  6. 〈方〉∶冷落,撇在一边 [treat coldly]。如:别把客人凉在一边

  7. 另见 liáng

凉 [liáng]

〈形〉

  1. (形声。从水,京声。本义:寒)

  2. 同本义 [cold]

    北风其凉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北风》

    北风谓之凉风。——《尔雅·释天》

    凉风至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
    凉雨时降。——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

    凉州,西方所在寒凉也。——《释名·释州国》

    水浆,醴凉。——《周礼·浆人》

  3. 微寒,稍冷 [cool;cold]

    日初出,沧沧凉凉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。注引《字林》:“凉,微寒。”

    曰燠,曰寒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。疏:“燠是热之始,暑是热之极;凉是冷之始,寒是冷之极。”

    凉风起天末,君子意如何?——唐· 杜甫《天末怀李白》

  4. 又如:冬暖夏凉;凉生生(微凉貌);凉宇(凉秋的天空);凉吹(凉风);凉榻(竹制矮床);凉轿(一种无帷轿);凉衣(凉衫;内衣);凉风(初秋凉爽的西南风。八风之一)

  5. 薄;轻微;刻薄 [thin;unkind]

    职凉善背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

    虢多凉德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

  6. 又如:凉德(薄德);凉能(才能微薄);凉菲(才德微薄);凉厚(薄与厚);凉薄(微薄,浅薄);凉驳(浅薄芜杂)

  7. 人烟稀少;冷落 [bleak and desolate]。如:凉落(衰落);凉凉(寂寞冷落的样子);凉野(荒寒的旷野);凉声(悲凉肃杀的声音)

  8. 悲怆,内心凄苦,又比喻灰心、失望 [sad;discouraged;disappointed]。如:悲凉;凉思(凄凉的思绪);见此惨状,心都凉了

  9. 〈方〉∶痛快;舒服 [very happy]。如:当干部的态度好,人家穷也穷得心凉

  10. 通“谅”。诚信 [honest]

    民之罔极,职凉善背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

〈名〉

  1. 秋季 [winter]。如:凉天(秋天);凉月(凉蟾。秋月);凉宇(凉秋的天空);凉沙(秋天的飞沙);凉夜(秋夜)

  2. 国名 [liang state]。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在今甘肃省一带的政权,国号皆称“凉”。有前凉、后凉、北凉、南凉、西凉等

  3. 通“辌”。辒辌,丧车 [funeral carriage]

    棺载辒凉车中。——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
  4. 另见 liàng

〈动〉

  1.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,有统治、管理义。从反后,意思说,与帝王“后”相对为“司”,即有司。本义:职掌,主管)

  2. 同本义(含负责掌握、处理之意) [take charge of]

    司,臣司事于外者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司,臣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司,主也。——《小尔雅》。按,周官四十有一司,司者,理其事也。

    司王朝。——《周礼·师氏》

    司,主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曰司徒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。疏:“凡言司者,总其领也。”

    至于守司囹圄,禁制刑罚,人臣擅之,此谓刑劫。——《韩非子·三守》

    使鸡司夜,令狸执鼠,皆用其能,上乃无事。——《韩非子·扬权》

    役民之司盗者,授之以击刺之术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
  3. 又如:各司其事;司籍(管理典籍);司掌(掌管,管理;管理的人);司方(掌管一方;古称指南车);司铎(掌管文教。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);司衡(主管;主宰);司勋(主管功赏之事);司卫(负责保卫)

  4. 承担 [bear]

    实为人朴素无文,推听掌家 樊得和 孙升等为提掇,众享其利,而 实司其名。—— 明· 刘若愚《酌中志》

  5. 通“伺”。侦察,观察 [observe]

    为人下者,常司上之,随而行。——《墨子·号令》

    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。——《荀子·王霸》

    居家相察,出入相司。——《盐铁论·周秦》

   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。——《周礼·媒氏》。注:“犹察也。”

    以为物而司之。——《汉书·高五王传》。注:“察视之也。”

    以司日月之长短。——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

〈名〉

  1. 官吏;方面之长 [official]

  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  何必劳神苦思,代百司之职役哉!——唐· 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
  2. 又如:文武之司;疆场之司;司会(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掌财政);司吏(负责书写工作的小官吏);司直(古官名。西汉时设置。辅佐丞相检举不法之事,位于司隶校尉之上。东汉时改属司徒,帮助司徒督察各州郡所举上奏);司禄(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掌班禄事)

  3. 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[department under a ministry]。唐宋以后,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。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

   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,及书吏、狱官、禁卒,皆利系者之多,少有连必多方钩致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4. 又如:财政部计划司

  5. 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 [an independent bureau]

    有御史偶阵戏乐,欲遵太祖法,予之杖。百司惴恐,多患苦之。——《明史·海瑞传》

    京师有京兆狱,有五城御史司坊,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?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6. 又如:都司;土司;藩司;司房(州县衙门管理案卷的部门,刑房);司道(巡抚的主要属官,司即藩司,臬司;道即道员,包括守道和巡道);司狱司(管监狱的机关)

  7. 复姓的一部分 [part of compound surnames]。如:司马;司徒;司空;司马牛之叹(司马牛,孔子弟子。他曾慨叹:“人皆有兄弟,我独亡。”亡:无);司马温公(指北宋司马光。三朝为官,追封温国公);司马琴心(求爱之情。汉代卓文君爱好音乐,风流多情,司马相如以琴弹《凤求凰》曲挑动她,终致文君夜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