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器枚】综合测算

(春日花开)智勇德志,心想事成享清福数。

分析: 如龙升天,智仁勇俱备。意志坚固,千挫不挠,脚步踏实,可成大志,为能成就大业的运格。可统率众人,博得名誉,繁华富贵,福泽绵长。属温良平静、威力强大的首领运数。

数理: 31

【池器枚】五行分析
【池】 繁体: 拼音:chí 五行: 笔画:7 吉凶分析: 事业隆昌,环境良好,离祖成功,中年平凡,晚年吉庆。 (
【器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6 吉凶分析: 福禄双收,口快心直,多才贤能,刑偶伤子,有爱情烦恼,晚年隆昌。 (
【枚】 繁体: 拼音:méi 五行: 笔画:8 吉凶分析: 奔波劳苦,有才能理智,重情失败,晚年吉昌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水,也声。本义:水停积处)

  2. 水塘[pool;pond]

    池,停水曰池。——《广韵》

    穿地畜水,圆者曰池,方者曰塘。——《中文大辞典》

    池之竭矣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召》

    或饮于池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

    毋漉陂池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。注::穿地通水曰池。”

    掌沟渎浍池之禁。——《周礼·雍氏》。注:“谓陂障之水道也。”

    囿有林池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

 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   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——唐· 贾岛《题李凝幽居》

  3. 又如:游泳池;池苑(池林园。有池水与林木的地方);池阁(位于池畔的楼阁)

  4. 护城河 [moat]。城堡或其他筑垒地方围墙外面深而宽的壕沟,通常注满水

    城郭沟池以为固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

    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
    无水曰隍,有水曰池。——《易·泰虞》注

    汤池百步。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》

    自胡马窥江去后,废池乔木,犹厌言兵。——宋· 姜夔《扬州慢》

  5. 又如:池隍(古代掘土筑城,城下之地,有水称池,无水称隍。因以“池隍”借指城市。);池堑(护城河)

  6. 某些四周围起象水池形状的处所 [floor]

    节方圆以定形,锻金铁而为池。——傅玄《砚赋》

  7. 又如:花池;舞池;池子(剧场正厅的座席);乐池

  8. 衣被等物的缘饰 [trim]

    池者,缘饰之名,今所谓被池装池是也。——《匡缪正误》

  9. 如:池毡(有边缘缀饰的一种毛毡)

〈名〉

  1. (会意。从犬。《说文》:“象器之口,犬所以守之。”器物很多,用狗看守。本义:器具)

  2. 同本义 [utensil;implement;appliance]

    器,皿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器乃凡器统称。”

    天下神器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形乃谓之器。——《易·系辞》

    物周为器。——《周书·宝典》

    其贡器物。——《周礼·大行人》

   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。——《韩非子·显学》

    作为食器。斩山木而财之。——《韩非子·十过》

    守圉之器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

    肖于器邪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

    盆器倾侧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   尽一器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
    器贡(宗庙的器具。九贡之一);器车(器指银瓮丹甑等,车指山车之类。都在太平盛世出现,故象征祥瑞);器小(容器狭小)器备(器物,器具)

  3. 泛指用具 [utensil;apparatus]。如:银器;锡器;漆器;玉器;器直(木工用的曲尺);器玩(玩具,供玩赏的器物);器仗(亦作“器杖”。武器总称;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)

  4. 器官 [organ]。如:细胞器;生殖器;泌尿器

  5. 度量;胸怀 [capacity;tolerance]。如:器识(器度和见识);器小(器局狭隘);器行(器量品行);器怀(胸怀;度量);器宇(指人的胸襟和度量)

  6. 才能 [capacity;ability]

    庙堂之器。——明· 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
    器能(器量才能);器分(人所具有的资质和才能);器志(才识和志向);器尚(才具,节操)

  7. 人才 [talent]

    大器晚成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。——《法言·先知》

〈动〉

  1. 重视 [think highly of]

    先主器之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    朝廷器之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
    器任(重视任用);器待(谓器重而礼遇之);器爱(器重而爱护);器遇(器重而厚待)

〈名〉

  1. (会意。从木,从攴( pū)。本义:树干)

  2. 同本义 [trunk]

    枚,枝干也。可为杖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竹曰个,木曰枚。——《释名》

    枚,条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施于条枚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旱麓》

    遵彼汝坟,伐其条枚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

  3. 马鞭 [whip]

    还于东门中,以枚数阖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

  4. 古代行军时,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,形如筷子 [gag]

    军士衔枚,夜登芒山,未明击之。——《北史》

  5. 门钉 [peg]。如:枚数(门钉数)

〈量〉

  1. 相当于“个”,“支”,“件”等 [piece]

    六枚都使升空法,云端里面各翻腾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  2. 又如:一枚铜钱

〈副〉

  1. 一一;逐个 [one by one;one after another]。如:枚卜(一一占卜);枚列(一一列举);枚别(一一分辨);枚进(一一进献);枚数,枚举(一一列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