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都奉】综合测算

(春日花开)智勇德志,心想事成享清福数。

分析: 如龙升天,智仁勇俱备。意志坚固,千挫不挠,脚步踏实,可成大志,为能成就大业的运格。可统率众人,博得名誉,繁华富贵,福泽绵长。属温良平静、威力强大的首领运数。

数理: 31

【助都奉】五行分析
【助】 繁体: 拼音:zhù,chú 五行: 笔画:7 吉凶分析: 清雅荣贵,双妻之格,中年成功隆昌,晚年多忧。 (
【都】 繁体: 拼音:dū,dōu 五行: 笔画:16 吉凶分析: 清雅多才,温和贤能,中年平凡,晚年吉祥,清闲之字。 (
【奉】 繁体: 拼音:fèng 五行: 笔画:8 吉凶分析: 刑克父母,刑偶伤子,中年劳或疾病,晚年成功隆昌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助 [chú]

〈动〉

  1. 同“锄”。除去 [remove]

    颜不疑归,而师 董梧,以助其色。——《庄子》

  2. 另见 zhù

助 [zhù]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力,且( zǔ)声。助人要用力,故从力。本义:帮助)

  2. 同本义(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) [help]

    助,左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助,佐也。——《小尔雅》

    非助我者也。——《论语》。孔注:“犹益也。”

    九一而助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  助天为虐者,不祥。——《国语·越语下》

    予助苗长矣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
    跳往助之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    负薪刍助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   挟矢以助战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   肤觉之助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

  3. 又如:助胆(帮助壮胆);互助(互相帮助);扶助(帮助);资助(用财物帮助);助力(帮助;援助)

  4. 辅助 [assist]

    射夫即同,助我举柴。——《诗·小雅》

  5. 又如:助化(辅助教化);助葬(佐助他人发丧送葬);助研(助理研究员的简称)

  6. 增添;增加 [add]

    于是窦后持之而泣,泣涕交横下。侍御左右皆伏地泣,助皇后悲哀。——《史记》

  7. 又如:助哭(旧俗,客来灵前吊丧,丧主命人号哭以助哀,谓之助哭)

  8. 另见 chú

都 [dōu]

〈副〉

  1. 全部 [all]

  2.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

    渐黄昏,清角吹寒,都在空城。——姜夔《扬州慢》

   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。——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  3. 又如:你的话并不都对;都子(乞丐);都把势(总头目)

  4. 跟“是”字合用,说明理由。如:都是你老磨蹭,害得我们来晚了

  5. 用来加强语气,表示某事物极端的、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[even]。如:今天天气真怪,中午比早晨都冷

  6. 表示已经 [already]。如:茶都凉了,赶快喝吧!

  7. 另见 dū

都 [dū]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邑,者声。从“邑”,表示与城市有关。本义:建有宗庙的城邑)

  2. 同本义 [capital],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,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,没有的叫邑

    都,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距闰王百里为都。——《周礼》

   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,无曰邑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

    先王之制,大都不过参国之一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    田畴秽,都邑露。——《荀子·富国》

  3. 又如:都鄙(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);都家(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);都亭(都邑中的传舍);都甸(都邑郊外之地)

  4. 邦国的都城,国都 [capital]

    国都曰都,都者,国君所居,人所都会也。——《释名》

    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——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  秋九月,权迁都建业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

    都门帐饮无绪。——宋· 柳永《雨霖铃》

  5. 又如:奠都;定都;故都;国都;京都(旧时称国都);旧都(故都);迁都;行都(旧时指临时的首都);都下(京都之下。即京城);都内(京城内的府库);都邑(首都);都辇(京师);都畿(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)

  6. 引申为城市 [big city]

    傅之其人,通邑大都。——王安石《报任安书》

    召有司案图,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 7. 又如:都道(都城的街道);都阃(都市郭门。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。阃:门坎);都庄(都城的大道)

  8.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、采地 [fief;feud]

    凡造都鄙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注:“都鄙,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,其界曰都。鄙所居也。”

    邦都之赋。——《周礼·大宰》。注:“四郊去国百里,邦甸二百里,家削三百里,邦县四百里;邦都五百里。”

    都城过百雉,国之害也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  9. 又如:都鄙,都家(周公卿、大夫、王子弟的采邑,封地)

  10.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。明、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,图下分十庄,图有地保;图上设都,相当于区或乡 [region;countryside]

    族长严振先,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,平日最怕 严大老官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
  11. 头目,首领 [head]。如:都老(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);都长(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);都纂(总编纂);都鬼(迷信说法,阴间鬼的头领);都判官(迷信说法,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)

  12. 唐、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,以百人或千人为都 [hundred persons]。如:都伯(统领百人的军官);都排(百人长。都是军队编制名称,唐和五代,都为千人,宋时缩为百人);都司(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,正四品);都尉(官名。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)

  13. 吏的俗称 [official]。如:都护(官名);都监(官名);都府(中央所属各部、府的长官);都校(五代时武官名);都将(后魏铸钱官);都统制(官名。南宋建炎元年始置);都察院(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);都老爷(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,御史的口头称呼);都头(州县的捕盗头目;总头目);都知(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)

〈动〉

  1. 建都 [found a capital]

    据天下之雄图,都六合之上游。——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
  2. 聚集 [accumulate]

    都,凡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训》

    都部者,都统其众也。——《后汉书·齐武王縯传》注

    水泽所聚谓之都。——《水经注·水文注》

    顷择其遗文,都为一集。——《文选·与吴质书》

  3. 又如:都居(水积聚的地方);都场(聚会的地方);都泽(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)

  4. 率领 [command]。如:都督(统率,率领);都部(统率兵众)

〈形〉

  1. 美好的样子 [elegant]

    身长八尺,仪貌都雅。——《三国志·孙韶传》

    不见于子都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山有扶苏》。传:“世之美好者也。”

    妻子衣服丽都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 2. 又如:都冶(美艳的样子);都雅(优美文雅的样子);都长(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);都鄙(文雅与卑陋)

  3. 大 [great]

    军惊而怀都舍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    中有都柱,傍行八道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 4. 又如:都匠(大匠);都酿(大的酿造作坊);都坑(公共厕所);都灶(蒸炊用的大灶)

〈副〉

  1. 统统,完全 [all]

    都,凡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训》

  2. 又如:都齐(完全,统统);都数(总数);都领(总领,总管);都邮(古指邮驿总站);都来(统统;总共;总计);都凡(总共)

  3. 另见 dōu

〈动〉

  1.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手,从収( gǒng,双手),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。是用手捧物的意思。本义:两手恭敬地捧着。后作“捧”)

  2. 同本义 [hold in both hands with respect]

    奉,承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黔敖左奉食,右执饮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

    常山王奉头鼠窜。——《汉书·蒯通传》

    项伯即入见 沛公, 沛公奉卮酒为寿,约为婚姻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   臣愿奉璧往使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   荆轲奉 樊於期头函,而 秦武阳奉地图匣,以次进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  3. 又如:奉书;奉地图;奉手(捧握长者之手)

  4. 恭敬地接受 [receive with respect]

    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  近者奉辞伐罪,旌麾南指,刘琮束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5. 又如:奉教(接受教导);奉委(接受委任);奉制(接受天子的命令);奉玄(信奉道教)

  6. 进献,下对上送东西 [offer;present]

    请奉盆缻秦王,以相娱乐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   玉斗一双,再拜奉大将军足下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 7. 又如:奉上新书一册;奉纳(交纳);奉呈(奉献,献上);双手奉上;奉贽(进献见面礼品)

  8. 送;给予,赐予 [give;grant]

   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, 庄子弗受。——《庄子·说剑》

    奉之弥繁,侵之愈急。——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

    奉违蹇叔,而以贪勤民,天奉我也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
   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,岁以百万计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
  9. 为…效劳,侍候 [serve]

    向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10. 又如:奉执箕帚(给你料理家务;许配于你);奉从(奉陪侍侯);奉巾栉(伺候洗沐梳发);奉问(侍奉问候);奉候(恭候)

  11. 奉承 [flatter]

    虽则他神通广大,却好奉承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  12. 又如:阳奉阴违;奉附(奉承依附);奉喜(奉承而讨人喜欢);奉顺(奉承顺应);奉循(奉承遵循)

  13. 贯彻,执行 [carry out]

    谨奉法令。——《史记》

  14. 又如:奉天(奉行天命);奉元(遵奉天道);奉修(奉行);奉宪(奉行法令);奉法(奉行或遵守法令)

  15. 尊奉 [respect and worship]

    子奉君命以会大事,而背宋盟,无乃不可乎?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

  16. 如:奉辞(奉命);奉天承运(尊奉上天的命令,承受兴盛的时运);奉遵(遵守;遵从)

  17. 供奉,供养 [supply]

    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敲剥天下之骨髓,离散天下之子女,以奉我一人之淫乐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原君》

    张文节为相,自奉养如为 河阳掌书记时。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
  18. 持,拿 [hold]

    奉甲执兵。——《墨子·非攻中》

  19. 辅助,拥戴 [assist;support]

    郑伯使 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 许东偏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

〈名〉

  1. 通“俸”。俸禄 [salary]

    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,而挟重器多也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

    吏皆送奉钱三。——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

    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。——《汉书·高后纪》

    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。——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

    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簿。——《汉书·宣帝纪》

  2. 又如:无劳之奉;奉粟;奉稍;奉饷;奉禄(俸禄)

  3. 待遇,事奉 [treatment]

    向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妻妾之奉为之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4. 奉天的省称 [Fengtian]。1929年改名沈阳市

〈副〉

  1. [敬词] ——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[I beg to, I have the honor to]。如:奉款(款待。敬词);奉恳(谦词。拜托);奉揖(作揖;拱手为礼);奉屈(屈尊。奉:敬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