佑翰政】综合测算

(春日花开)智勇德志,心想事成享清福数。

分析: 如龙升天,智仁勇俱备。意志坚固,千挫不挠,脚步踏实,可成大志,为能成就大业的运格。可统率众人,博得名誉,繁华富贵,福泽绵长。属温良平静、威力强大的首领运数。

数理: 31

【佑翰政】五行分析
【佑】 繁体: 拼音:yòu 五行: 笔画:7 吉凶分析: 学识丰富,清雅荣贵,中年成功隆昌,名利双收。 (
【翰】 繁体: 拼音:hàn 五行: 笔画:16 吉凶分析:
【政】 繁体: 拼音:zhèng 五行: 笔画:8 吉凶分析: 英敏多才,出外吉祥,中年成功隆昌,晚年劳神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人,右声。字本作“右”。表右助。因“右”用为左右之“右”,又造“佑”字表示本义。本义:保护;右助)

  2. 同本义 [bless and protect]

    天佑下民,作之君,作之师。——《书·泰誓上》

    天命反侧,何罚何佑?——《楚辞》

  3. 又如:保佑(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);佑助(保佑扶助;庇护)

  4. 辅助;帮助 [assist]

    佑,助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
  5. 《说文》无“佑”字。 徐铉在“右”字下注云:“今俗别作佑。”按:又、右、佑当为一字分化

    高祖为亭长,常佑之。——《汉书》

  6. 又如:佑庇(帮助;保护)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羽,倝( gàn)声。本义:天鸡,也叫锦鸡或山鸡)

  2. 同本义 [golden pheasant]

    翰,天鸡,赤羽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蜀人以文翰;文翰者,若皋鸡。——《逸周书·王会》

  3. 又如:翰音(鸟的叫声上达于天,而鸟仍旧在地。比喻居非其位而声过其实)

  4. 长而硬的鸟羽 [long,hard feather]

    鸡曰翰音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:“犹长也。”按,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,高飞持之,亦所以卫体。

  5. 又如:翰毛(羽毛);翰翮(犹羽翼)

  6. 长毛 [long hair]

    犬色更赤,有长翰。——汉· 刘向《列仙传》

    故藉翰林以为主人。——《文选·扬雄·长杨赋》。李善注引《说文》曰:“长老者曰翰。”

  7. 笔毫,毛笔 [writing brush]。如:挥翰;翰池(墨池,砚)

  8. 文章;信札 [writing;letter]。又如:翰札(书信);翰苑(翰林院的别称;亦指翰林);翰林修撰(文学侍从官);翰藻(文彩藻绘。指文章)

  9. 文词 [word]。如:文翰;辞翰;翰迹(指文辞、书牍);翰藻(文采,辞藻)

  10. 文史方面的才能 [ability]。如:诗翰

  11. 棺之旁饰 [side ornaments of the coffin]白马 [white horse]。如:乘翰(乘白马)

  12. 通“幹”( gàn)。草木的茎干,引申为骨干,维护者,支持者 [backbone;core]

    之屏之翰,百辟为害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桑扈》

    四方攸同,王后维翰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

    大邦维屏,大宗维翰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板》

〈形〉

  1. 高飞 [high-flying]

    王旅啴啴,如飞如翰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

  2. 又如:翰飞(高飞);翰登(以虚声而登高位)

政 [zhèng]

〈动〉

  1. (会意兼形声。从攴从正,正亦声。攴( pū)敲击。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。“正”是光明正大。本义:匡正)

  2. 同本义 [correct]

    政,正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政者,有所改更匡正。——《论语·有政》马注

    必从上之政下。——《墨子·天志上》

   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。——清· 秋瑾《致琴文书》

  3. 又如:正己

  4. 主持政事 [govern]

    盖善政者,视俗而施教,察失而立防,威德更兴,文武迭用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
  5. 又如:政本(为政的根本);政主(执政者);政官(掌管军政的官员);政术(施政的方法);政要(施政要领);政理(为政之道);政路(为政的途径)

〈名〉

  1. 政治;政事 [politics;political affairs]

    其政不获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。释文:“政,政教也。”

    使帅其属而掌邦政。——《周礼·夏官》

    荆国之为政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    论厚薄为之政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   上下肃然,称为政理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   元政紊弛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    言时政者。——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

    沽名乱政。

  2. 又如:政化(政治和教化);政地(处理政事的地方);政争(政治斗争);政役(政事役使);政拙(拙于政事);政制(政治制度);政俗(政治与风俗)

  3.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 [certain administrative aspects of government]。如:民政;邮政;财政

  4. 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 [affairs of a family or an organization]。如:家政;校政

  5. 政策;法令 [policy;dicree;edict]

    先王之政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
    袁有守多惠政。—— 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  6. 又如:政刑(政令和刑罚);政典(政策和制度);政条(政令);政道(施政的方略)

  7. 官长;主事者 [official]

    政诸侯。——《墨子·非命上》

    以为大政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

    周公作立政。——《书·立政》

  8. 又如:学政;盐政

  9. 旧说做官一任为一政 [post]。如:历官七政

  10. 政权 [state political power]

    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。——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

  11. 策略 [tactics]其次伐兵,下政攻城。——《孙子》

  12. 朝廷;政府机关 [court;government]

    在其政府,与韩琦同心辅政。—— 脱脱《宋史》

  13. 另见 zhēng

政 [zhēng]

〈动〉

  1. 通“征”( zhēng)

  2. 征伐 [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]

    先为之政。——《管子·势》

    吴政 荆。——《韩非子·内储下》

    诸侯力政。——《大戴礼记·用兵》

  3. 征税 [levy]

    宽政役。——《管子·小匡》

    相地而衰政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

    庶民弛政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

  4. 另见 zhè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