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附循】综合测算

(有德)德高望重的事事如意数。

分析: 纯阳独秀的吉数。胆力才谋具备,礼仪有德,健全和顺,能成就大志大业,实为博得名利富贵的最大好运数。

数理: 41

【道附循】五行分析
【道】 繁体: 拼音:dào 五行: 笔画:16 吉凶分析: 智勇双全,精明公正,出外大吉,中年成功隆昌,荣贵出国之字。 (
【附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3 吉凶分析: 智勇双全,清雅聪明,中年成功隆昌,晚年子孙兴旺。 (
【循】 繁体: 拼音:xún 五行: 笔画:12 吉凶分析: 小心爱情厄,一生清雅平凡,中年劳,晚年吉祥,出国之字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辵( chuò),首声。本义:供行走的道路)

  2. 同本义 [road;way;path]

    道,所行道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一达谓之道。——《尔雅》

    道坦坦。——《易·履》

    百夫有洫,洫上有途,千夫有浍,浍上有道,万夫有川,川上有路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。注:“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,路容三轨。”

    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——《老子》五十三章

    道听而途说。——《论语·阳货》

    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   道渴而死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

    今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 3. 又如:大道,问道于盲;要道;人行道;车道;康庄大道;道友(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);道店(设在道路旁的旅店)

  4. 道德,道义、正义 [morals]

    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
    伐无道,诛暴秦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 5. 又如:道光(道德的光辉);道术(道德学术;又指医道、医术)

  6. 道教的教义 [Taoism's doctrine]

    豪家少年岂知道,来绕百匝脚不停。——韩愈《华山女》

  7. 道教;道士 [Taoism;Taoist]

    阿兄形似道,而神锋太俊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

    二郗奉道,二何奉佛;皆以财贿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

  8. 又如:道情(道士所唱的歌,以警世劝善为内容);道疏(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),道粮(道士的口粮);道行(僧道修炼的功夫)

  9.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[line]。如:画一条斜道儿

  10. 路程;行程 [journey]

    日夜不处,倍道兼程。——《孙子·军争》

  11. 又如:远道,近道;道里睽隔(两地离得很远)

  12. 方式,方法;技能 [way;method]

   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。——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
    深谋远虑,行军用兵之道,非及向时之士也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

    策之不以其道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杂说》

  13. 又如:生财之道;养生之道;道艺(道业。谋生手段;职业;工作)

  14. 水流通行的途径 [course;river]。如:河道;水道

  15. 地域的区划名 [prefecture]。汉制,县有蛮夷的称“道”。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。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。如“凤庐道”

  16. 学术 或宗教教义 [doctrine;reason;law]

    悦周公、 仲尼之道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
    然墨之道,兼爱为本,吾终当有以活汝。—— 明· 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 17. 又如:传道;道书(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)

  18.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[law]

    脩道而贰,则天不能祸。——《荀子·天论》

    闻道百,以为莫己若者,我之谓也。——《庄子·秋水》

    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

    臣之所好者,道也;进乎技矣。——《庄子·养生主》

  19. 方向;志向 [direction;ambition;aspiration]

    不得通其道,故述往事,思来者。——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
  20. 又如:志同道合

〈动〉

  1. 说,讲 [say;talk;speak]

    万户侯岂足道哉!——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

    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 2. 又如:常言道;能说会道;一语道破;道定(说定,说准);道话(谈话,说话);道达(说清楚,讲明白;表达,传达);道知(告知,说明);道丧(报丧)

  3. 表示 [express]。如:道慰(表示慰问之意);道罪(认错;赔不是)

  4. 取道,经过 [via;by way of]

    从郦山下,道 芷阳间行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   道海安、 如皋,凡三百里。—— 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
  5. 又如:道经(路过)

  6. 引导,疏导 [guide]

   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上》

    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
    道民之门,在上之所先。——《管子·牧民》

    乃学辟谷,道引轻身。——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
  7. 料;想,以为 [think]

    刘太公惊呆了,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,劝那大王,却听的里面叫救人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〈量〉

  1.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。如:一道河(沟、山泉);一道虹;万道金光

  2. 用于门、关口等的阻拦的物。如:一道门(关);一道水闸;一道墙(防线、铁丝网、篱笆、屏风);头道幕不要落,落二道幕

  3. 用于某些分次、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。如:一道命令;来了一道公文;两道算术题;考了五道题

  4. 次。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。如:洗了三、四道都没洗干净

〈介〉

  1. 从,由 [by]

    诸使者道长安来。——《汉书·淮南传》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阜,付声。从“阜”( fù),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。( bù)本义:小土丘。《说文》:“附娄,小土山也。”)

  2. 沾着,附着 [adhere]

    如涂涂附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角弓》

    是故涂不附。——《考工记·轮人》

   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:“有匕首否?”——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 3. 又如:附缠(附着,纠缠住);附离(附着)

  4. 依傍;依附 [rely on;depend on]

    附于诸侯,曰附庸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

   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,以公子之高义,为能急人之困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   齐人勿附于 秦。—— 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

  5. 又如:附势;附籍天潢(依附皇室);附郭(近城的地方;郊外);附纳(依附交结);附顺(依附顺从);附权(依附权贵)

  6. 附带 [add;enclose;attach;annex]。如:附项(附带的事项);附记(附带记述);附呈(附带送上);附款(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);附答(附带)

  7. 归附 [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]

   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怀敌附远,何招而不至?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》引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
  8. 又如:附众(使众人归附);附款(归附款服);附化(归化);附就(俯就,屈己从人);附悦(顺从悦服)

  9. 附会 [strain one's interpretation]。如:附甲(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);附合(附会);附讹(附会讹谬)

  10. 佩带 [wear;attatch]

    西门豹急,佩韦以自缓; 董安于缓,带弦以自促。急之与缓,俱失中和,然而韦弦附身,成为完具之人。——《论衡》

  11. 靠近 [be near]

    燕不用而耳不附。——《韩非子·用人》

    其附于刑者,归于土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

  12. 又如:附火(靠近火取暖)

  13. 增益 [gain]

   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,刻生而附死谓之惑。——《荀子·礼论》。注:“附,增益也。”

  14. 如:附益(增益,增加);附说(增加解说)

  15. 搭乘[船] [take]。如:附搭(搭乘);附舟(搭船)

  16. 捎带;寄 [bring]

    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——唐· 杜甫《石壕吏》

  17. 通“抚”( fǔ)。体恤,抚慰 [show solicitude for;placate]

   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,阴交贤士,附爱百姓。——《史记·齐世家》

〈名〉

  1. 树木外表的粗皮 [coarse bark]

  2. 中草药“附子”的简称 [prepared a conile root]

  3. 通“腑”。脏腑 [viscera]

    臣幸得托肺附。——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彳,盾声。彳( chì),双人旁,与行走有关。本义:顺着,沿着)

  2. 同本义 [along]

    循,行顺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循道而趋。——《庄子·天道》

    循墙而走。——《庄子·列御寇》

    率循大下。——《书·顾命》

    五星循轨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

    循天者,与道游者也。——《淮南子·原道》

    循山而南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

    循表而夜涉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    循陵而走,见蹲石鳞鳞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   循以入。——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
  3. 又如:循轨(依轨道而行);循箫(沿街叫卖的人)

  4. 按照;依序 [according to]

    因任而授官,循名而责实。——《韩非子·定法》

    奉事循公姥,进止敢自专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 5. 又如:循例(依照常例);循名责实(按其名而求其实);循次(依次);循依(依照)

  6. 遵循,仿效 [follow]

    昏微循迹。——《楚辞·天问》。注:“循,遵也。”

    循绳墨而不颇。——屈原《离骚》

    无有作好,遵王之道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

  7. 又如:循古(遵循古制);循道(遵循正道);循桡(遵行);循检(遵照规矩);循蹈(遵循)

  8. 遵守 [abide by]

    卿大夫以循法为节。——《礼记·射义》

    大人作而弟子循。——《淮南子·汜论训》

  9. 又如:循律(遵循法律、制度);循分(遵守本分)

  10. 循环 [circulate],往复回旋。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。如:循环往复,循环无端

  11. 通“巡”。巡视 [tour]

    循行国邑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
    循,巡也。——《珠丛》

    徼循长杨以东。——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。注:“行视也。”

  12. 又如:循览(浏览)

  13. 步行 [walk]

    今重甲循兵,不可以逾险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
    拊循和辑。——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

    拊循勉百姓。——《汉书·萧何传》

    子反收余兵,拊循欲复战。——《史记·晋世家》

    拊循和辑。——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

    拊循勉百姓。——《汉书·萧何传》

    子反收余兵,拊循欲复战。——《史记·晋世家》

  14. 又如:循步(行步,慢步)

  15. 安抚 [placate]

    内牧百姓,循抚其心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
  16. 又如:循拊(安抚;抚慰);循抚(安抚)

  17. 寻找 [seek]。如:循本(寻求其本源);循揣(寻思);循咀(寻味)

  18. 考察;检查;省察 [make a tour]。如:循省;循察(省察);循行(巡视)

  19. 通“揗”。抚慰;摩;抚摩 [finger]

    缪缪肫肫,其事不可循。——《荀子·哀公》

    循石,非彼无石。——《公孙龙子·坚白论》

    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循之不得,故曰易也。——《列子·天瑞》

   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。——《汉书·李陵传》

  20. 又如:循玩(抚摩赏玩)

〈形〉

  1. 良,善,好 [good]。如:循声(治绩;声誉);循顺(善良驯顺);循雅(温顺文雅)

  2. 恭谨 [respect]

    臣以济循事王,王能亡燕…——《战国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