觉攀例】综合测算

(点石成金)开花结果的权威进取数。

分析: 开花之象。祯祥吉庆之数,可享天赋的幸福。能得长上之提拔,或与他人合作而大事大成。真乃进可以攻,退可以守,永远福禄于子孙之吉运也。

数理: 47

【觉攀例】五行分析
【觉】 繁体: 拼音:jué,jiào 五行: 笔画:20 吉凶分析: 刑偶欠子,性刚口快,中年吉祥,晚年隆昌,出外吉祥。 (
【攀】 繁体: 拼音:pān 五行: 笔画:19 吉凶分析: 有爱情烦恼,刑偶伤子,多灾难,再嫁守寡之字。 (
【例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8 吉凶分析: 性刚口快,多愁善感,中年多劳或潦倒,晚年吉祥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觉 [jiào]

〈动〉

  1. 睡醒 [wake up]

    觉,悟也。从见,學省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上欲起贤,未觉。——《汉书·董卓传》

    觉而之渐台。——《汉书·邓通传》

  2. 又如:觉卧(觉醒时和寝卧时);觉寤(睡醒);觉寝(自睡中觉醒)

  3. 通“挍”、“校”。比较,较量 [have a contest]

    如此贤不肖相觉。——《孟子·离娄下》注

    我才不及卿,乃觉三十里。——《世说新语》

〈名〉

  1. 俗称睡眠为睡觉 [sleep]

   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   觉见卧闻。——汉· 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

    惟觉时之枕席。——唐·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诗

  2. 又如:睡了一大觉

  3. 一次短的睡眠,打盹 [nap]。如:午觉;累了可以扒在桌上睡一觉

〈量〉

  1. 睡眠一次为一觉 [a sleep]。如:睡了一觉中觉

  2. 另见 jué

觉 [jué]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见,学省声。本义:醒悟,明白)

  2. 同本义 [awake;wake up]

    觉,悟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上欲起贤,未觉。——《汉书·董贤传》

    觉而之渐台。——《汉书·邓通传》

    且有大觉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   叔术觉焉。——《公羊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

    觉今是而昨非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
  3. 又如:觉来(醒来);觉悟;如梦初觉

  4. 感觉到,意识到 [feel;sense]

    而觉跌千里者。——《荀子·王霸》。注:“知也。”

    岛不觉。—— 宋·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

    常觉一切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
    更觉胆落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

  5. 又如:觉道(觉得);不知不觉;觉发(发觉)

  6. 启发;使人觉悟 [arouse]

    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。——《孟子·万章上》

  7. 发觉,发现 [discover;find out]

    觉无异能者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
    不之觉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〈名〉

  1. 感觉器官 [sense]。如:听觉;视觉;嗅觉;味觉;触觉;觉元(脑神)

  2. 贤智者之称 [sage]

    藏埋于终古,而未寤于前觉也。——晋· 左思《吴都赋》

  3. 另见 jiào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手,樊声。本义:拉,牵)

  2. 同本义 [draw]

    攀,引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右手攀右趾。——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 3. 又如:攀恋(攀住车辕,恋恋不舍);攀辕(拉住车把)

  4. 攀援,指用握住或抓住某物的方法爬或登 [climb]

    将士皆攀木援崖,鱼贯而进。——《三国志·邓艾传》

    攀草牵棘,…石崖侧削则援崖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  5. 又如:攀引(攀援);攀延(攀附他物延伸);攀沿(犹攀缘);攀云(攀附青云而上升。后比喻仕进);攀倚(攀援依傍);攀进(攀缘行进)

  6. 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;高攀 [seek connections in high places]

    两府攀陪十五年,郡中甘雨幕中莲。——唐· 罗隐《乌程》

  7. 又如:攀教(高攀求教);攀风(比喻结交比自己高一等的人);攀亲托熟(认作亲戚熟友)

  8. 攀比 [compare unrealistically]

    窃攀屈宋宜方驾,恐与齐梁作后尘。—— 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

  9. 又如:攀引(犹攀比);攀追(攀比追随;攀高追远)

  10. 依附 [depend on]

    逊小心谨慎,徒以攀附至贵显。——《宋史·张逊传》

  11. 又如:攀依(攀附,依附);攀陪(依附);攀违(谦词,谓有违于依附);攀鳞(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功名)

  12. 援引 [cite]。如:攀引(援用;引用);攀扶(援引扶助);攀例(援引为例)

  13. 牵涉;牵扯 [implicate;involve]

    此人曾攀下王子服等四人,我已拿下廷尉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
  14. 又如:攀指(诬供牵连);攀染(诬供牵连);攀连(诬供牵连);攀诬(犯人诬供以牵连他人);攀害(诬供陷害)

  15. 追;赶 [pursue]

    燕、 许有作,方欲上攀 秦、 汉。—— 章炳麟《国故论衡·论式》

  16. 摘取 [pick;pull down and break off]

    攀桃李兮不忍别,送爱子兮沾罗裙。——南朝梁· 江淹《别赋》

    唐昌玉蕊花,攀玩众所争。——白居易《白牡丹和钱学士作》

  17. 又如:攀玩(折取玩赏);攀搴(折取)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人,列声。本义:比照) 同本义 [compare]

    例,比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礼记服问:上附下附,列也。公别比例之义。古只作列,此字后出。

    举此以例其余。——元· 刘壎《隐居通议·欧阳公》

  2. 又如:溯古例今;以此例比

〈名〉

  1. 类;列 [class]

   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,殆例送死。—— 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
  2. 又如:不在此例;例及(连类而及);例侪(按类分列)

  3. 可以作依据的事物;例子 [example]

    两贤同时,便是未有前例。——《南齐书·陆慧晓传》

  4. 又如:援例行事;例贡(边境官员及土司每年依例献纳的贡物;清代又指例贡生);例授(循例封赠);病例;实例

  5. 规定;规则;条例 [rales;stipulation;regulation]

    故例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6. 又如:开例;禁例;老例(旧规矩;旧习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