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夕继】综合测算

(有德)德高望重的事事如意数。

分析: 纯阳独秀的吉数。胆力才谋具备,礼仪有德,健全和顺,能成就大志大业,实为博得名利富贵的最大好运数。

数理: 41

【萧夕继】五行分析
【萧】 繁体: 拼音:xiāo 五行: 笔画:18 吉凶分析: 秀气多能,清雅伶俐,中年劳,晚年吉祥。 (
【夕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3 吉凶分析: 少年艰难,出外大吉,性刚多灾,刑偶伤子,晚年享福。 (
【继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20 吉凶分析: 胆识丰富,精明公正,中年成功隆昌,出国之字,小心爱情厄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艸,肃声。本义:艾蒿)

  2. 同本义 [worm wood]

    萧,艾蒿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萧萩。——《尔雅》。注:“即蒿。”

    共萧茅。——《周礼·甸师》

    彼采萧兮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采葛》

  3. 又如:萧艾(臭草名。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);萧敷艾荣(比喻凡事委曲求全,以致飞黄腾达)

  4. 古国名 [Xiao state]。春秋时宋的附庸,灭于楚。地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

    楚子伐 萧。——《左传》

  5. 县名 [Xiao county]。在安徽省北端,东邻江苏省,西接河南省。秦置县

  6. 萧君圭君玉(萧君圭,字君玉)。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
〈形〉

  1. 萧条,冷落;荒凉 [desolate;dreary]

    天寒夜长,风气萧索,鸿雁于征,草木黄落。 ——晋· 陶潜《自祭文》

    蚊蚋归丰草,枯叶散萧林。——晋· 刘伶《北芒客舍》

    满目萧然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   屋舍萧然。——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

  2. 又如:萧屑(凄凉寂寞);萧梢(草木凋落而萧条的景象)

  3. 稀疏 [rare]

    说到知音,自古无多,白发萧疏,青灯寂寞,老子婆娑。——元· 张可久《折桂令·读史有感》

  4. 又如:萧然;萧瑟

  5. 草木茂密的样子 [dense]。如:萧森(草木茂密的样子);萧蔘(草木茂盛的样子);萧椮(草木茂盛貌)

  6. 通“肃”( sù)。恭敬;严肃 [respectful;severe]

    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

    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。——《后汉书·傅蘷传》

  7. 洒脱 [free and easy]

    下泊降茅仙,萧闲隐洞天。——唐· 顾况《山居即事》

  8. 又如:萧闲(洒脱悠闲);萧放(萧洒放浪);萧远(萧洒远逸)

〈名〉

  1. (指事。从月半见。本义:黄昏,傍晚)

  2. 同本义 [sunset;dusk]

    夕,莫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日之夕矣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君子于役》

    日东则景夕多风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司农注:“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,大东近日也。”

    初昏为夕。——《书·洪范·五行》注

    夕市,夕时而市,贩夫贩妇为主。 ——《周礼·地官·司市》

    瘦影写微月,疏枝横夕烟。——宋· 陆游《置酒梅花下作短歌》

    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——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 3. 又如:夕晖(夕阳的余晖);朝发夕至;夕霭(黄昏的云气);夕市(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)

  4. 夜 [evening;night]

    今夕何夕。——《诗·唐风·绸缪》

    以永今夕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白驹》

    朝而不夕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二年》

    以朝夕燕出入。——《周礼·道仆》

    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无咎。——《易·乾》

    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——苏轼《水调歌头》

  5. 又如:朝乾夕惕(形容终日勤奋工作,戒勉不已);终夕不寝;通夕不寐;终夕;风雨之夕;住宿一夕;除夕(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);前夕

  6. 指一年的最后一季或一个月的下旬 [last period]

    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;下旬为月之夕;自九月尽至十二月为岁之夕。——《洪范·五行传》注

    月夕卜宅。——《荀子·礼论》

  7. 通“汐”。晚潮 [nighttide;erening tide]

    官赋轨符,乘四时之朝夕。——《管子·国蓄》

〈动〉

  1. 傍晚朝见君主[have an audience with an emperor in the evening]

    古者旦见曰朝,暮见曰夕。——柳宗元《朝日说》

    百官承事,朝而不夕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二年》

〈动〉

  1. 同本义(把断了的丝接续上) [continue;follow]

    继,续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。——《易·象传》。注:“谓不绝也。”

    折琼枝以继佩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

    齐人未尝赂 秦,终继五国迁灭。—— 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

    先后相继。——明· 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
    学即继以问。——清· 刘开《问说》

  2. 又如:继继(前后相继,接续不断);继踪(继续前人所做的事);继踵(步履前后相接。指相传不绝);继志(继续前辈的志意)

  3. 继承 [succeed;inherit]

    今夫封建者,继世而理。——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
    继吾志事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
    九族无可继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
  4. 又如:继世(儿继承父的地位);继轨(承继祖业);继体(继承王位);继绪(继承祖业;传祚无穷)

  5. 接济 [give material or financial help to]。如:继褰(接济缩减)

  6. 通过正式合法手续,将别人孩子自愿地代替或作为自己的孩子 [adopt]。如:继子

  7. 随后;跟着 [follow]

    宾继主君。——《周礼·司仪》

   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8. 又如:继而

  9. 通“系”。挂,拴缚;系念 [tie up;miss]

    言“以”者,见行遂意也。见继重在遂。——《公羊传·宣公元年》何休注

  10. 又如:继念(系念);继绊(系绊,束缚牵制);继缠(系缠,纠缠)

〈名〉

  1. 子孙后代 [offspring]

    有无肠之国无继子。——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

    赵主之子孙侯者,其继有在者乎?——《战国策》

  2. 后援 [backing;reinforcement;backup force]

    围之不继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