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 (掘藏得金)家门余庆的金钱丰盈数。
分析: 天赋幸遇,才略智谋出众。勤俭建业,克服困难,白手起家。财源广进,兴家积蓄,到老愈丰,为子孙继承余庆的福运之数。
数理: 24
〈动〉
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象器皿中有水漫出。从皿,从水。“水”已隶变。本义:“溢”的本字。水漫出)
同本义 [overflow]
益,饶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从水,浮于四,会意。字亦作溢。
引申为水涨
澭水暴益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
在某些方面增加(如体积、数量、程度等) [increase]
损益,盛衰之始也。——《易·杂卦传》
人或益之,人或损之,胡可得而法?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有所广益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斟酌损益。
大有所益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汉纪》
又如:增益;延年益寿;益甲(增兵);益兵(增加兵力);益封(增加封邑);益军(益兵);益损(增减;兴革);益算(增加岁数);益赋(增加赋税)
助;补助 [help]
与我齐者,吾不与处,无益我者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
扩大,加大 [expand]
民众城小,则益城。——《谷梁传》
〈形〉
有益, 有利 [beneficial]。如:益鸟
富裕 [prosperous]
其家必日益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
骄傲自满 [conceited and self-satisfied]
有貌愿而益, 有长若不肖。——《庄子》
〈副〉
更加 [all the more]
君之疾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——《韩非子·喻老》
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。——《孟子》
益狎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香远益清。——宋· 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敌行益还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精益求精;益用伤悼(更加悲伤);益复(更加;越发);益发(更加,越发)
渐渐 [gradually;little by little]
益习其怕,又近出前后(习,熟悉,习惯)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〈名〉
任何一种好处或利益 [advandage;profit;benefit]——跟“害”相对
谦得益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无益吾事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有益于身。——清· 刘开《问说》
取善之益。
又如:受益不浅
州名 [Yi prefecture]。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折多山,云南省怒山、哀牢山以东,甘肃省武都、两当,陕西省秦岭以南,湖北省郧县、保康西北,贵州省除东边以外地区
〈形〉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上象“匕”( bǐ)即匙形,下面是口,以匙入口,表示味道好。”“口”隶变为“日”。《说文》:“从甘,匕声。本义:味美)
同本义 [delicious]
旨,美也。从甘,匕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既饮旨酒。——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
告旨。——《仪礼·乡饮礼》
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。——《礼记·学记》
又如:旨甘(美好的食物);旨味(美味);旨肴(美味的菜肴)
美好 [fine]
垂功烈而不刊,不亦旨哉!——柳宗元《与李睦州论服气书》
〈名〉
美味的食品 [delicious food]
我有旨畜,亦以御冬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
食旨不甘,闻乐不乐。——《论语·阳货》
又如:甘旨(美味的食物);旨蓄(贮藏的美好食品);旨嘉(美酒佳肴)
意思;意义 [meaning;alm;purpose]
妙达此旨,始可言文。——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
又如:主旨(主要的意义、用意或目的);大旨(主要的意思);宏旨(大旨;要旨);微旨(不是明说,而是含蓄表达出来的意思)
意图;宗旨 [intention]
其旨远,其辞文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
肃宣 权旨,论天下事势,致殷勤之意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宗旨(主要的目的和意图);旨譬(用意和取譬);旨统(旨趣的系统)
长官的命令 [decree]
初举孝廉,再迁圉令,以礼理人,以德化俗。…今承旨而杀之,是逆天心,顺府意也,其罚重矣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皇帝的意见,命令 [imperial decree]
旨,凡天子谕告臣民曰诏旨,下承上曰奉旨。——《正字通》
又如:传旨;听旨
〈动〉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跽跪着的人,下面象两只手。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。本义:捧着)
[hold in the palm;support with the palm;bear]
承,奉也。受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女承筐无实。——《易·归妹》。虞注:“自下受上称承。”
承筐是将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
下有红光动摇承之,或曰,此东海也。——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外有八龙,首衔铜丸,下有蟾蜍,张口承之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又如:承印(捧印);承萼(指物件承托的联结部分);承盘(托盘)
继承 [succeed]
朱明未承夜兮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。注:“续也。”
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。——《仪礼·少牢礼》。注:“犹传也。”
吾本寒家,世以清白相承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又如:承袭(继承);承家(承继家业);承授(承继传受)
接受;承受 [receive;accept;bear;suffer]
若不足而不承。——《庄子·大宗师》
士于大夫承贺。——《礼记·王藻》
又如:承派(接受委派);承教(谦词。接受教诲);承做(接受加工);承命(受命)
奉承 [flatter]。如:承附(奉承附和);承旨(逢迎意旨);承志(迎合意旨;继承大志)
承担,担负;担当 [undertake]。如:承造(负责建造);承局(包办各项事务的人;衙门中的差人)
秉承 [act on]。如:承制(奉旨);承荷(秉承);承运(秉受天命)
招认 [confess one's crime]。如:承招(认罪招供);承抵(认罪抵命);承伏(认罪)
侍奉 [attend]。如:承欢(承色。侍奉父母,使之高兴);承应(侍候,伺候;妓女、艺人应宫庭或官府之召表演侍奉)
〈名〉
指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,或指某些物件起承载作用的部分 [bearing]。如:石承;轴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