朴绢童】综合测算

(有德)德高望重的事事如意数。

分析: 纯阳独秀的吉数。胆力才谋具备,礼仪有德,健全和顺,能成就大志大业,实为博得名利富贵的最大好运数。

数理: 41

【朴绢童】五行分析
【朴】 繁体: 拼音:pǔ,pò,pō,piáo 五行: 笔画:16 吉凶分析:
【绢】 繁体: 拼音:juàn 五行: 笔画:13 吉凶分析: 身弱多病,有爱厄,中年劳,晚年吉祥,忌车怕水,欠子之字。 (
【童】 繁体: 拼音:tóng 五行: 笔画:12 吉凶分析: 一生清雅多才,贤能聪明,中年劳但吉祥,晚年劳神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朴 [Piáo]

〈名〉

  1. 姓(明代有朴素)

  2. 另见 pō;pò;pǔ

朴 [pò]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左形,右声。古代二字意义不同。“朴”,本义:树皮。《说文》:“木皮也。” 王褒《洞箫赋》:“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。”)

  2. 树木的皮,木皮 [bark]。如:厚朴

  3. 榆科,朴属植物的泛称 [hackberry]木名,落叶乔木,高五六丈,叶形椭圆而尖,上部缘边有锯齿,花细小,色淡黄。实为球形小肉果,黄赤色,味甘可食。木材可制器具

  4. 大木材 [big timber]

    材朴委积兮,莫知余之所有。——《楚辞·屈原·九章》

  5. 没有晾干的鼠肉 [rat's meat]

   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, 周人谓鼠未腊者朴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

〈形〉

  1. 质朴。通“樸” [simple]

    焚符破玺,而民朴鄙。——《庄子·胠箧》

  2. 壮大 [big;stout;sturdy]。如:朴牛(大牛;公牛);朴忠(质朴忠实);朴厚(朴实忠厚);朴茂(朴实优秀)

  3. 另见 piáo;pō;pǔ

朴 [pō]
  1. 另见 piáo;pò;pǔ

朴 [pǔ]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木,菐声。本义:未加工的木材)

  2. 同本义 [timber]

    朴,木素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既勤朴斫。——《书·梓材》。马注:“未成器也。”

    朴散则为器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。——《论衡·量知》

  3. 本质;本性 [nature]

    尚素朴。——张衡《东京赋》。注:“质也。”

    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4. 货物的成本 [cost]

    贵酒肉之价,重其租,令十倍其朴。——《商君书·垦令》

〈动〉

  1. 砍伐整理 [fell]

    朴桷不斫。——《淮南子·精神》。注:“采也。”

  2. 又如:朴斫(砍斫,削治)

  3. 通“扑”。击,打 [beat;strike]

    举筑朴秦皇帝。——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

    …水衡阎奉朴击卖请。——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

〈形〉

  1. 淳朴;朴实 [simple;natural;plain]

    敦兮其若朴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浇淳散朴。——《汉书·黄霸传》

    民敦而俗朴。——《孔子家语·王言》

  2. 又如:古朴(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);质朴(朴实;不矫饰);诚朴(诚恳朴实);俭朴(俭省朴素);朴秀(朴实而秀美);朴质(朴素纯真);朴讷(朴实而口才不好);朴散(本谓纯真之道分离变异。后亦谓淳朴之风消散);朴愚(质朴愚拙);朴鄙(质朴鄙野);朴涩(质朴迟钝);朴辞(质朴而不文饰之辞);朴赡(质朴而丰富);朴木(质朴厚重);朴索(质朴无华);朴野(质朴无华)

  3. 另见 piáo;pō;pò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糸( mì,表示与线丝有关),肙( yuān)声。本义:生丝织物。厚而疏者称绢)

  2. 同本义 [carbaso;thin,though silk]

    绢,缯如麦绢者。从糸,肙声。谓粗厚之丝为之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治丝麻,捆布绢,以为民衣。——《墨子·辞过》

  3. 又如:绢地(书画之绢底);绢帖(以绢作底的书帖);绢丝(织纺工程的产品。光滑润美,手感柔和,适于制造轻软的高级织物)

  4. 麦青色的丝织物 [deep-green silk]。如:绢扇(用丝绢制成的扇子);绢素(作为书画用的白绢)

  5. 丝织品的通称 [silk]。如:绢布(泛指丝麻织物);绢绸(以柞蚕丝织成的平绢);绢头(方言。手帕)

  6. 手绢 [handkerchief]。如:绢绸;天香绢

  7. 指书画、装璜物件 [painting and calligraph on silk]

    堂上绢素开欲裂,一见犹能动毛发。——王安石诗

〈动〉

  1. 使缠绕或包住;使环绕或网住 [twine]

    绢猑蹄。——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重省声。( qiān),罪。本义:男奴仆)

  2. 同本义 [boy servant]

    得童仆贞。——《易·旅》

    童子执帚。——《仪礼·既夕礼记》

    小童持斧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 3. 又如:童奴(仆役);童隶(犹童仆);童仆(家僮和仆人);童妾(婢女;小妾)

  4. 小孩。年幼未成年的人 [child]

    匪我求童蒙。——《易·蒙卦》

    成童舞象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

    童寄者。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   童微伺其睡。

    将杀童。

    持童抵主人所。

  5. 又如:童子(儿童;未成年的男子);童子科(科举考试中为儿童、少年设立的科目);童幼(童年;儿童);童角(一种儿童发式);童蒙(指无知的儿童;指童年);童稚(儿童;小孩);童趣(儿童的情趣)

  6. 指处女或童男的贞操 [virgin]

    至期与女俱入房,亲以手去其童。——元· 周达观《真腊风土记》

  7. 又如∶童男子(从未接近女色的男子);童真(童贞)

  8. 眼珠。通“瞳” [pupil]

    周生亦有言,舜盖重童子, 项羽又重童子,岂其苗裔邪?——《汉书·陈用项籍传赞》

  9. 又如:童子(瞳人;瞳仁;眼珠)

〈形〉

  1. 未成年。亦泛指幼小[young]。如:童牙(幼小);童昏(指年幼无知者);童孩(幼小);童弱(幼小稚弱者);童孙(幼小的孙子);童竖(未成年的宦官);童龀(幼小;童年);童羁(指童年)

  2. 愚昧;浅陋[stupid]。如:童观(幼稚而浅陋的观察);童昧(犹愚昧);童蒙(幼稚愚昧);童昏(愚昧无知);童顽(年幼无知);童稚(幼稚)

  3. 面容红艳貌[red]。如:童颜(红润如儿童的容颜);童颜鹤发

  4. 牛羊等未生角或无角[hornless]

    童牛之告。——《易·大畜》

  5. 又如∶童牛(无角之牛);童羊(无角的公羊)

  6. 山岭,田地无草木[bare]。如∶童土(没有草木的土地);童秃(光秃);童阜(光秃的土山);童枯(光秃枯竭);童童(光秃的样子)

  7. 植物无枝干或无果实[bare]。如∶童木(无枝干的树木);童稂(形似禾苗而不结实的一种野草);童梁(禾生穗而不实者)

  8. 头秃;没有头发[bald]。如∶童首(秃头);童颠(秃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