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 (猛虎出林)权威显达、吉人天相数。
分析: 独立、单行、权威、忠实、奏功无比之象。和畅通达,热诚忠烈,得众信,破万难而成大业。慈祥有德,善发挥才智,享受天赐之福,终身富荣之极。但因其权威独断独行,难免有孤独之憾,故宜涵养雅量,留神平和。
数理: 37
〈名〉
(会意。从宀从至。人到屋中就停止了。本义:内室)
同本义 [room behind hall;room]。堂后之正室。古人房屋内部,前叫“堂”,堂后以墙隔开,后部中央叫“室”,室的东西两侧叫“房”
室,实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古者前堂后室。释名曰:“室,实也,人物实满其中也。”
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,古者宫室贵贱同称。——《易·系辞》传
室,堂之内,人所安止也。——《说文系传》
若通而言之,则宫室通名,故《尔雅》云,“宫谓之室,室谓之宫。”别而言之,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,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。”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疏
入室又弗见也。——《礼记·问丧》
又如:室间(室内);室庑(居室);室温(室内温度);室隅(室内角落);登堂入室;室匣(内室中贮藏衣物的柜)
房屋;房间 [house;room]
筑室百堵,西南其户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
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
厅旁一室,为吾与汝双栖之所。——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室家(居所,住宅;夫妇所居为室,一门之内为家;妻子);室宇(房舍;屋宇);室宅(房舍住宅);室事(建房用材);室制(宫殿、屋宇的规模样式);室舍(房屋;住所);室第(住宅);室闾(房舍);室庐(居室,房舍)
家 [home]
室人交遍谪我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北门》
曩与吾祖居者,今其室十无一焉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——唐· 杜甫《石壕吏》
又如:室老(家相,家臣中的长者);室族(家族);室祭(家祭);室人(家中的人);室怒市色(生家中人的气,却以怒色对待市人,谓迁怒于人)
机关、工厂、学校等内部的工作单位 [work unit of an organization,institution,factory,etc.]。如:办公室;研究室;手术室;收发室
指妻子 [wife]
三十曰壮,有室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
又如:室妾(妻妾);室氏(妻子);正室;侧室
墓穴 [grave]
百岁之后,归于其室。——《诗·唐风·葛生》
刀剑的鞘 [sheath]:与刀刃、猎刀或者其它器械紧密配合的护套
拔剑,剑长操其室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家人;家族 [members of one's family]
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四海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家产;家财 [family property]
四分公室,季氏择二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
姓
〈动〉
娶妻;成家 [marry]
丈夫二十而室,妇女十五而嫁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男女同房,交媾 [penetrate]
[李宝信妻] 王氏陷贼中,贼欲逼室之, 王氏骂贼,贼怒,遂支解之。——《金史》
〈动〉
(形声。从宀( mián),夗( yuàn)声。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。本义:弯曲)
同本义 [bend]
宛,屈草自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宛宛黄龙。——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
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。——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
又如:宛妙(事物屈曲美妙);宛虹(弯曲的虹);宛曲(辗转;曲折);宛委(弯曲;曲折);宛宛(盘旋屈曲的样子;山川道路蜿蜒曲折);宛燀(回旋盘曲)
晃荡;摇动 [sway]
晴野霞飞绮,春郊柳宛丝。——白居易诗
释散 [dispersing]
纷乎宛乎。——《庄子》。成玄英疏:“纷纶宛转,并释散之貌也。”
〈形〉
委婉;婉转 [mild and roundabout]
一面收拾礼物,径往东京,投宿省院诸官,令其于天子之前,善言启奏,别作宛转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又如:宛款(委婉诚恳);宛曼(柔媚;婉转曼妙);宛畅(婉转流畅);宛笃(婉曲而诚挚);宛态(含蓄曲折的情态);宛折(婉转曲折)
温柔 [gentle and soft]。如:宛约(形容步态柔美);宛顺(和顺;柔顺)
凹入;低洼 [hollow]
子之汤兮,宛丘之上兮。——《诗·陈风·宛丘》。毛传:“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。”
隆起 [swelling]
宛中宛丘。——《尔雅·小宛》。郭璞注:“宛,谓中央隆高。”
顺利;顺遂 [smoothly]
天为粤宛,草木养长,五谷蕃实秀大。——《管子》
小 [small]
宛彼鸣鸠,翰飞戾天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宛》
〈副〉
似乎,好像;仿佛 [as if]
宛然可遇。——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宛然尚在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宛肖(逼真;极像);宛类(很像)
事物真切可见,历历在目 [clearly]。如:宛尔(明显的样子;真切的样子)
〈动〉
(会意。从言,从敬,敬亦声。本义:戒敕)
同本义 [warn; admonish]
警,戒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正岁,则以法警戒群吏。——《周礼·宰夫》
所以警众也。——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
乃一篇之警策。——《文赋》
今年或者大警晋也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以警其余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警告;警励(告诫策励);警迹人(元代被列入盗贼户籍的人);警鼓(报警之鼓);警动(使人警觉悚动);警新(警策动人,语意新颖);警众(使众人警觉);警省(警觉省悟)
戒备;防备 [outpost]
军卫不彻,警也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又如:警巡(警戒巡视);警跸(古代为皇帝出行清道,严加戒备,断绝行人);警惧(警戒恐惧);警边(警戒边境)
通“惊”。惊恐;惊动 [start; be frightened; surprise; shock]
节循虚而警立。——《文选·陆机·叹逝赋》。注:“警犹惊也。”
又如:警动(惊动;惊恐);警唬(吓唬,恐吓)
〈名〉
警察的简称 [policeman;police]。如:门警;民警;交通警;巡警;乘警;警廷(警察厅);警棍(警察值勤时拿的棍子);岗警;法警;路警
警报 [alarm]
盗贼之警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每有警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又如:示警;告警;火警
〈形〉
敏悟 [intuitive]
太祖少机警,有权数。(少:少年。)——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
又如:警彗(机灵敏慧);警黠(警捷。机警敏捷);警省(佛教用语。彻悟)
文章语意新妙凝炼的 [aphoristic]。如:警句;警炼(警策精炼);警粉(警辟精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