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离】综合测算

(掘藏得金)家门余庆的金钱丰盈数。

分析: 天赋幸遇,才略智谋出众。勤俭建业,克服困难,白手起家。财源广进,兴家积蓄,到老愈丰,为子孙继承余庆的福运之数。

数理: 24

【申离】五行分析
【申】 繁体: 拼音:shēn 五行: 笔画:5 吉凶分析: 一生清雅荣贵,多才巧智,中年成功隆昌,欠子之字。 (
【离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9 吉凶分析: 不祥之字,多灾难,刑偶伤子,事劳无功,病弱短寿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动〉

  1. (指事。从臼,自持。从丨。身体。与寅同意。本义: 束身)

  2. 同本义;约束 [restrain]

    申,束身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约车申辕。——《淮南子·原道》。注:“束也。”

    畏忌自申。——《汉书·韦元成传》。注:“言自约束也。”

    勒兵申教令。——《汉书·元帝纪》

    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。——《礼记·杂记》

    申体防以自持。——曹植《洛神赋》

  3. 又如:申束(约束)

  4. 舒展。通“伸”。伸展,伸张 [stretch]

    形可劫而使诎申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

    大夫执圭而使,所以申信也。——《礼记·郊特牲》

    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。——《说苑·正谏》

    行止屈申,与时息兮。——班超《北征赋》

  5. 又如:申张(伸张;扩大);申水(商业用语。旧时两种价格不同的货币互相交换时,由一方加价给他方作为补贴称“申水”);申主(信主,出政而信于民的君主)

  6. 表明,表达 [express;make known]

    长者虽有问,役夫敢申恨?——唐· 杜甫《兵车行》

  7. 又如:申敬(表明敬意);申意(表明、表达意思;致意);申布(宣布);申白(申明表白;禀明);申好(表示结好);申挺(辨明而从宽处理);申约(申明约令;重申缔盟);申奖(表示奖励);申酌(借杯酒而表达);申致(送达;送给;表达)

  8. 申诫;告诫 [warn]

    即三令五申之。——《史记·孙武列传》

  9. 又如:申守(再次警诫加强守备);申救(告诫,郑重的训诫);申戒(告诫);申析(申说辨析);申敕(告诫);申诏(申令告诫);申禁(宣布禁止从事某项活动);申儆(儆;训戒);申宪(绳之以法;依法处理);申警(警戒;儆戒);申严(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、措施)

  10. 申雪;昭雪 [right a wrong]。如:申恨(诉说怨恨);申宥(施恩宽宥);申救(替人申冤并予以救助);申涤(申雪)

  11. 重复地说,重申 [repeat]

    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12. 又如:申志(一再表明心志);申命(重申教命;再命);申复(重申诉而使之恢复)

  13. 申报,旧时官府行文,下级对上级称申 [report to superior]

    须先具价申禀。——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  14. 又如:申解(申报;解送;上报的文书);申状(上报的文书);申达(下级官府对上级行文表述);申表(上报的奏章);申闻(向上级报告);申破(上报说明);申黜(申报上级予以开除);申文(行文呈报)

  15. 通“呻”。欠伸 [groan]

    熊经鸟申,为寿而已矣。——《庄子·刻意》

  16. 到,至[arrive]。如:申旦(通宵达旦);申旦达夕(自夜至晨,自晨到夜);申延(延长);申停(延缓执行)

  17. 施,用 [apply]。如:申用(采用);申行(推行);申究(追究);申拔(提拔);申威(施展神威);申舒(舒展。膨胀);申愤(伸张义愤);申泄(倾泄;抒发)

〈名〉

  1. 地支的第九位 [the ninth of the twelve Earth Branches]

  2.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。如1944年为甲申年

  3. 用以纪月,即农历七月

  4. 用以纪日

  5. 用以纪时,即十五时至十七时为申时

    申末酉初,虹亘中天,日气蒸云,竟天作黄金色。——《三元里抗英》

  6. 又如:申牌(十二时辰之一。指十五时至十七时);申酉戌亥(申:15—17时;酉:17—19时;戌:19—21时;亥:21—1时)

  7. 周时国名。姜姓,传为伯夷之后。故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[Shen state]

    彼其之子,不与我戍申。——《诗·王风》

〈形〉

  1. 明, 明白 [clear]

    利口倾险,反乱国家,罪无申证,狱不讯鞠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
〈副〉

  1. 重复,一再 [repeatedly;oftentimes;again and again]

    伊尹申告于王。——《书·太甲》

  2. 又如:申告(反复告诫);申言(再次陈说;重复述说)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隹( zhuī),表示与鸟类有关,离声。“离”是“鹂”的本字,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。本义:鸟名。即黄鹂,也称仓庚,鸣声清脆动听)

  2. 同本义 [Chinese oriole]

    离,离黄仓庚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離为雉、九家,離为鸟,为飞、为鹤、为黄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
    离则配禹。——《颜氏家训》

    流離之子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旌丘》

    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——杜甫《绝句》

  3. 长离,传说中的凤鸟,比喻有才华的人 [a legendary bird]

    双鸾游兰渚,二离扬清晖。——傅长虞《赠何劭王济》

  4. 八卦之一,象征火 [fire]

    离,为火,为日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
  5. 通“缡”。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[scarf]

    申佩离以自思。——《汉书·外戚传》

  6. 通“螭”。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[dragon without horn]

    如虎如罴,如豺如离。——《史记·周本纪》

  7. 通“樆”。山棃 [rowan]

    桂椒栏,檗离朱杨。——汉· 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

  8. 通“蓠”。香草 [sweetgrass]

    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

〈动〉

  1. 离假借为“剺”。离开;离别 [part;leave each other]

    正大夫离居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

    少小离家老大回。——《回乡偶书》

    今当远离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  离臣虏之劳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   离城三里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    离吾乡七百里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
    离离原上草……萋萋满别情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
  2. 又如:脱离(离开);偏离(离开正道);离了母(离了谱;失去本来面目);离人(与亲人分别的人);离恨(离别的愁恨);离格儿(出格);离了眼(看花了眼);离丧(指亲人死亡)

  3. 分散,离散。跟 “合”相对[decentralize]

   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

    不愿离而离。——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    约从离衡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

  4. 又如:离合(分合;聚散);离聚(分和合);离鹤(失群的鹤);离会(指两国君主相会,而彼此意见不一致,不能定是非善恶)

  5. 假借为“罹”。遭受 [suffer from]

    雉离于罿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

    离桓之罪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  6. 又如:离骚(遭遇到忧患);离恨天(遭逢恨事之天);离尤(遭受罪愆);离殃(遭受,罹祸)

  7. 割取 [cut]

    牛羊之肺,离而不提心。——《礼记·少仪》

  8. 又如:离肺(割去肺脏)

  9. 断绝;判别 [distinguish]

    一年离经辨志。——《礼记·学记》

  10. 又如:离经(离析经书的文句章节);离辞(离析辞句)

  11. 违背,背离 [violate;go against]

    失法离令。——《商君书·画策》

    众叛亲离。——《左传》

  12. 又如:离上(背叛君上);离次(离弃职守);离判(弃去形体,超越形躯);离志(异心,背离的心志)

  13. 距离;相距 [be apart from;be at a distance from]

    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  14. 离这里还有多少路。

  15. 罗列,陈列 [enumerate]

    夜峰何离离,明日落石底。——李贺《长歌续短歌》

  16. 又如:离离(罗列的样子)

  17. 经历 [experience]

    载离寒暑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

    离一二旬,则人畜弃捐旷野而不反(返)。——《汉书·西域传上》

  18. 缺少 [lack;be short of]。如:离不得(少不了,不免);发展科技,离不了人才;差不离(差不多)

  19. 通“丽”。附丽,附着 [attach oneself to;depend on]

    六五之言,离王公也。——《易·离》

    月离于毕,俾滂沱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渐渐之石》

  20. [数]

  21. 二,两;双 [two]

    离坐离立,无往参焉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

    离,丽也。——《易·离卦》

  22. 明两作离。

    盖取诸离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

    离不言会。——《公羊传·桓公五年》。注:“二国会曰离。”

    则不敢正坐离立。——《后汉书·和熹邓皇后纪》

  23. 又如:离立(并立)

〈形〉

  1. 通“俪”。成双,成对 [paired]

    父母存不养,出离者几何人?——《管子·问》

    宿离不贷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