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读】综合测算

(高楼望月)温和平静的优雅发展数。

分析: 温良和顺之象。有智达的能力,在文艺技术方面定能发展,取得成功。若怀大志成就大业者,须用最大气力,以补不足之威势。因其缺少胆略气魄,故此数实为保守平安的吉数。此数最适合女性,男性用则倾向消极。

数理: 35

【新读】五行分析
【新】 繁体: 拼音:xīn 五行: 笔画:13 吉凶分析: 多才巧智,智勇双全,一生中年多灾,晚年吉祥,名利之字。 (
【读】 繁体: 拼音:dú,dòu 五行: 笔画:22 吉凶分析: 出外贵人明现,义利分明,官运旺,中年成功隆昌,富贵之字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斤,从木,辛声。据甲骨文,左边是木,右边是斧子。指用斧子砍伐木材。本义:用斧子砍伐木材。“新”是“薪”的本字)

  2. 砍伐树木 [fell (trees)]

    新,取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且彼亦知“新”之为义乎?衣之始裁为之“初”,木之始伐谓之“新”。——章炳麟《论承用“维新”二字之荒谬》

  3. 更新,使之新 [renew;make new]

    如何新畬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臣工》

    旧染污俗,咸与唯新。——《书·胤征》

  4. 又如:新民(使民更新);新美(刷新使之美好);新醮(改嫁);新梢(新长出的树梢)

〈形〉

  1. 初次出现。与“旧”相对 [new]

    于彼新田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采芑》

    宴尔新昏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

    新台有洒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新台》

    谁家新燕啄春呢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
    变易新声。——宋· 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
    故日新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
    新夷目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

  2. 又如:新板洋钱(指清代机铸的雕有龙形图案的银元);新发子硎(喻初入学的学生);新文(新闻;新鲜事儿;过分追求新奇的文章;时文)

  3. 新洁;新鲜;清新 [fresh]

    新鲜自求珍。——扬雄《太玄·务》

    柳色新。——唐· 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
    如镜之新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
  4. 又如:新鲜衣服(新鲜洁净的衣服);新莺出谷(形容鸟鸣悦耳);新切(清新而贴切);新句(诗文中清新优美的语句);新光(新鲜的光彩);新米(指本年新收获的米)

  5. 开始的 [original;beginning]

    必为新圣笑矣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 6. 又如:新年下(农历新年;春节);新元(新春元旦);新吉(农历元旦);新年新岁(农历春节期间);新朔(指农历每月初一);新阳(初春)

  7. 结婚或结婚不久 [new-married]

    但见新人笑,那闻旧人哭。——唐· 杜甫《佳人》

  8. 又如:新妇(新结婚的女子);新官(新郎。亦称“新官人”);新姑娘(刚结婚或结婚不久的女子);新娘子(新娘);新婚燕尔(极言新婚欢乐。燕,宴,安乐的样子)

  9. 没有用过的 [new]

    衣不如新,人不如故。——汉·佚名《古艳歌》

  10. 又如:新笔

  11. 新近;刚刚 [newly;recently]

    太后新用事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   刘表新亡。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
    新来与世界为缘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
  12. 又如:新霁(新晴);新军(新投充的兵);新化(新经教化);新立(新登上君位);新好(新结交的好友)

〈名〉

  1. 指刚收获的粮食或蔬菜等 [the grain or vegetable harvested recently]

    天子尝新。——《礼记》

  2. 朝代名 [Xin Dynasty]。汉王莽初封新都侯,初始元年(公元八年)代汉称帝,国号新,建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。更始元年(公元23年)为绿林农民起义军所灭

  3. 柴薪。后作“薪” [firewood]

    百姓斩木艾新而各取富焉。——《马王堆汉墓帛书》

  4. 新的人或事物 [new;new people or things]

    温故而知新。——《论语》

    即其新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原毁》

    不图其新。

读 [dòu]

〈名〉

  1. 语句中的停顿。古代诵读文章,分句和读,极短的停顿叫读,稍长的停顿叫句,今以逗号标志。也作“逗” [pauses in reading aloud]

    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

    援引他经,失其句读,以无为有,其可闵笑也,不可胜记也。——晋· 何休《春秋公羊注疏序》

  2. 另见 dú

读 [dú]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言,卖声。本义:读书)

  2. 籀书,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[chant]

    读,诵书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。——《公羊传·定公元年》

    读其书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  相随观读,讽述以谈。——《论衡·谈天》

  3. 又如:读法(诵读法令);读祝(祭祀时宣读祈祷文);读鞫(审判时,宣读起诉理由)

  4. 阅读 [read]

    好读书,不求甚解。——晋· 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

    则其读书也必专,而其归书也必速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
    楚人贫居,读《淮南方》。—— 邯郸淳《笑林》

  5. 又如:读报;默读(不出声地读书);朗读;读律(学习法律);读画(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,风格);读过(读毕);读杂志;审读(审查阅读)

  6. 说 [speak;talk]

    读,说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二》

    号而读之也。——《庄子·则阳》

  7. 上学 [attend]。如:读大学;走读;半工半读

〈名〉

  1. 文体名。属于题跋一类。用以记心得于书后,以备遗忘 [a style of calligraphy]

    题读始于唐,跋书起于 宋。—— 徐师曾《文体明辨》

  2. 另见 dò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