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均】综合测算

(明月中天)明月光照,体质刚健的独立权威数。

分析: 光风霁月之象,万物形成自立之势。独立权威,能为首领之运。为人尊仰,享受富贵荣华。路径属迈进发展,中途难免相当苦心步步而进,宛如登梯。立业兴家,大博名利,寿禄丰厚,乃贵重的吉数。女性得此数者,易招灾害,故不宜之。按《易经》观点女性属阴应助男性,是为先天的补数,如具备首领之运,即妻凌夫之格。阴阳生出暗斗,自然不得安宁,故夫妻难免时常反目,或喜极生悲,且妇德不备,家庭不圆满,妻便克夫,所谓两虎相斗,必无双全者慎之戒之。

数理: 21

【台均】五行分析
【台】 繁体: 拼音:tái,tāi 五行: 笔画:14 吉凶分析: 一生清雅,技术大吉,中年奔波,成功隆昌,晚年享福。 (
【均】 繁体: 拼音:jūn 五行: 笔画:7 吉凶分析: 天生聪明,多才巧智,清雅荣贵,成功隆昌,名利双收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台 [Tāi]

〈名〉

  1. 地名。“台州”的简称 [Taizhou prefecture]。唐武德五年(公元622年),改海州为台州,以境内天台山得名,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县。元改为路,明改为府

    南发交广东温台。—— 王安石《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》

  2. 另见 tái

台 [tái]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小篆字形。从口,(以)声。从口,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。本义:喜悦。读( yí))

  2. 三台。星名。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[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;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]。如:台鼎(古代称三公或宰相,意为职位显要);台宿(三台星);台光(三台星光);台阶(三台星亦名泰阶,故称台阶);台斗(比喻宰辅重臣);台司(指三公等宰辅大臣);台臣(指宰辅重臣)

  3. 鱼名。背上有黑的花纹。后作“鲐” [chub mackerel]

    黄台背,以引以翼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

  4. 另见 yí

〈名〉

  1. (会意。从至,从之,从高省,与室屋同意。按积土四方高丈曰台,不方者曰观曰阙。本义: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)

  2. 同本义 [platform]

    台,观四方而高者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可以处台榭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
    层台累榭,临高山些!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

    歌台暖响,春光融融。——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
    百年多病独登台。——杜甫《登高》

    多少楼台烟雨中。——唐· 杜牧《江南春绝句》

    台阁相向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    守台军士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

  3. 又如:台门(古代诸侯所筑用来了望守卫的土堆高台);台榭(垒土高起的平方地叫台,台上的亭子叫榭);台阁(台榭楼阁);台观(楼台宫观);台下(台榭的下面);台馆(楼台馆阁)

  4. 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(地面的或地板的) [stage;terrace]。如:站台;讲台;检阅台;台城(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);台门(古代天子、诸侯宫室的门。因以土为台基,故称)

  5. 器物的底座 [stand;support]。如:台盏(一种酒盏,有托盘);砚台;镜台;灯台;船台;锅台;烛台

  6. 站;单位 [station]

    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  7. 又如:气象台;电视台

  8. 敬辞。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[term of respectful address in letters,etc.]

    台,侍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一》

    仆臣台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。服注:“给台下征召也。”

  9. 又如:台讳(对人官名的尊称);台坐(敬辞。坐于尊位);台表(敬辞。用于称呼人的字);兄台;台鉴(请对方阅览的敬词);台屏(敬辞。尊称对方的家);台甫(敬辞。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);台安(敬辞。多用于书信结尾,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);台候(敬辞。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);台席(古以三公取象三台,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)

  10. 莎草 [nutgrass]

    南山有台, 北山有莱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

  11. 古代中央官署名 [central office]

    尚书初入台为郎中。——《汉官仪》

    台谒当以属礼。——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

  12. (台,御史台,作状语)。又如:台垣(高级官署);台辅(高级官署或官位);台臣(台阁之臣,国家的大臣;谏官);台官(官名。汉代以尚书为中台,御史为宪台,后世因此又称尚书或御史为台官);台郎(尚书郎);台省(汉时称尚书为台省。因尚书省的办事处中台在禁省中而得名)

  13. 台湾省的简称 [Taiwan Province]。如:台胞

〈量〉

  1. 用于某些机器。 如: 一台车床; 一台拖拉机

  2. 舞台上一次完整的演出。如: 一台话剧; 两台戏对唱

〈名〉

  1. 有光滑平面、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像台的家具,用于家庭生活或某种工作 [desk;table]。如:手术台;梳妆台;写字台;台历;台球台;乒乓球台

〈名〉

  1. 台风的简称 [typhoon]。 如:请大家注意收听当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,注意防台抗台

  2. 另见 tāi

〈形〉

  1. (形声。从土,匀声。“匀”亦兼表字义。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。本义:均匀;公平)

  2. 同本义 [equal;even;fair;just]

    均,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乃均土地。——《周礼·小司徒》

    土均。——《周礼·序官·均人》

    大夫不均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北山》

    而患不均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

    盖均无贫。

    性行淑均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  霜露所均。——南朝梁· 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
    有无不均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3. 又如:均壹(公平专一);均浃(平均而普遍);均人(官名。周礼地官之属。掌平均土地征役);均徧(公平周徧);均辨(公平);均平(均匀公平);均遍(均匀周遍);均种(指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)

  4. 等同,相同 [equal]

    德虽如舜,不免形均。——《荀子·君子》

  5. 又如:均权(权势相等);均科(同等之罪);均敌(犹对等);均礼(行对等之礼)

〈动〉

  1. 使…同样;平分 [divide equally;share out equally]

    我行法,当等贵贱,均贫富。——《续资治通鉴》

  2. 又如:均摊;均贫富

  3. 调和,调节 [adjust]。如:均两浙杂税;均和(调和,协调);均节(调节);均适(调节适应)

  4. 衡量,比较 [weigh]

    均之二策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 5. 又如:均工(按日计酬)

〈副〉

  1. 皆,都,全部 [without exception;all]

    均欲奋勇出城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

    均被火烧。

  2. 又如:诸事均已办妥

〈名〉

  1. 一种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,又称“陶旋轮”,后喻国政 [wheel]

    秉国之均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
    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。——《管子·七法》

  2. [计数或计量的] 单位,用以度量其他同类量的标准量,特指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,古代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 [a measurement unit]

    夫先王之制钟也,大不出均,重不过石。——《风俗通义·钟》

    辍舂哀国均。——《文选·任昉·出郡傅舍哭范仆射》

    令官作酒,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。——《汉书》

  3. 中国水名 [Jun river]。汉水支流之一,上、中游为河南淅河,至河南淅川县与丹水合为均水,也称“丹江”

  4. 中国州名 [Jun prefecture]。今为湖北省均县

  5. 中国宋代瓷窑名,在今河南省禹县 [Jun kiln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