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舒】综合测算

(壮丽)旭日东升发育旺盛数。

分析: 伟大昌隆之运,威势冲天之象,赫赫首领之数。微贱出身,砥志奋斗,克服万难,成就大志大业,功名荣达,终至首领。有如凯旋之将,猛虎添翼之势。权力旺盛,胜事恐过度而为憾,然而感情锐利,壮丽可爱,实属贵重的运数。此数不适宜女性,其理由同于二十一数,凡主运有此数者,难免转成香闺零落。

数理: 23

【浩舒】五行分析
【浩】 繁体: 拼音:hào 五行: 笔画:11 吉凶分析: 学问丰富,清雅荣贵,福禄双收,官运旺,成功隆昌。 (
【舒】 繁体: 拼音:shū 五行: 笔画:12 吉凶分析: 一生清雅荣贵,理智充足,中年平凡,晚年吉祥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形〉

  1. (形声。从水,告声。本义:水势浩大)

  2. 同本义 [onrushing]

    浩,浇也。从水,告声。虞书曰:“洪水浩浩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浇者,许以声训。”

    浩,遶也,水大也。——《字林》

    浩,浩流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浩浩沅湘。——《楚辞·怀沙》

    浩浩瀚瀚。——《淮南子·俶真》

    曰浩泽。——《淮南子·地形》

  3. 又如:浩波(大波,洪波);浩汗(浩浩,浩然,浩瀚。水盛大的样子);浩洋(水流广阔洪大的样子)

  4. 广远;盛大 [vast;grand]

    浩浩,滔天。——《书·尧典》。传:“盛大。”

    陈竽瑟兮浩倡。——《楚辞·东皇太一》。注:“大也。”

  5. 又如:浩壤(广阔的土地);浩渺(广阔无边);浩然(盛大纯一的样子;不可堵塞的样子;浩然之气的省称);浩烦(浩大繁多);浩滂(盛大)

  6. 丰富,众多 [numerous]

    丧祭有余曰浩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。注:“犹饶也。”

  7. 又如:浩博(广大众多);浩漫(众多的样子;广阔的样子);浩穰(盛大众多的样子);浩侈(繁多)

  8. 远;无边无际 [faraway;boundless;limitless]

    心飞扬兮浩荡。——《楚辞·河伯》。注:“志放貌也。”

  9. 又如:浩乎无际(广大无际);浩浩漫漫(大雾无边无际)

  10. 通“傲”。傲慢 [arrogant]

    浩倨者则不亲。——《孔子家语·三怨》

  11. 又如:浩居(浩裾,浩倨。傲倨,怠慢不恭貌)

舒 [Shū]

〈名〉

  1. 古国名 [Shu state]。春秋时为徐所灭。后置县,故城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

舒 [shū]

〈动〉

  1. (会意兼形声。从舍,从予,予亦声。本义:伸展,舒展)

  2. 同本义 [stretch]

    舒,伸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匪安匪舒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

    舒,展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舒勃,展也。东齐之间,凡展物谓之舒勃。——《方言亢》

    赢缩卷舒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。注:“舒,散也。”

    舒忧娱哀。——《楚辞·怀沙》

    然而蛾脸不舒,巾袖无光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    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    把拳头舒过来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
  3. 又如:舒卷(张开或卷起);舒手(松手;伸手);舒头(伸头);舒直立(伸腰直立);舒勃(开展,展开);舒眉(展眉。快乐无忧的样子);舒啸(舒怀啸歌);舒筋活血(使筋肉舒适,血脉流通);舒启(伸展);舒达(伸展分布);舒布(展开;散布)

  4. 展现 [emerge]

    缺月向人舒窈窕,三星当户照绸缪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浣溪沙》

  5. 宣泄积滞,抒发 [express]

    退而论书策,以舒其愤。——汉· 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
  6. 又如:舒愤(抒发愤懑);舒忧(抒发忧思,忧虑);舒泄(抒发,发泄);舒和(抒发阳和之气);舒情(抒发情怀);舒泻(抒发,发泄)

〈形〉

  1. 徐;迟缓;舒缓 [slow]

    舒,舒缓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舒,缓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
    舒,迟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舒而脱脱兮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

    舒窈纠兮。——《诗·陈风·月出》。传:“迟也。”

    君子容舒迟。——《礼记·玉藻》

  2. 又如:舒舒(缓慢的祥子);舒和(舒缓和顺);舒扬(举止从容不迫);舒暇(从容不迫貌);舒迟(犹舒徐。从容不迫貌);舒慢(迟缓懈怠);舒徐(自如;从容不迫)

  3. 舒畅 [comfortable]

    宾客意少舒。——林嗣环《口技》

  4. 又如:舒摊(舒适);舒怀(开怀;心情舒畅);舒舒(心胸安和宽广的样子)

  5. 宽;广阔 [broad]

    万里长江横渡,极目楚天舒。—— 毛泽东《水调歌头游泳》

〈副〉

  1. 徐缓 [slowly]

    登东皋以舒啸,临清流而赋诗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