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本】综合测算

(坚刚)意志刚健的勤勉发展数。

分析: 意志如磐石,富于进取的气慨。排除万难达到目的。名实两得,忍耐克己逐成大功。若其他运配合不善者,可能有遭难的厄患。戒慎过刚,可免遭难。

数理: 8

【工本】五行分析
【工】 繁体: 拼音:gōng 五行: 笔画:3 吉凶分析: 上下敦睦,一生平凡,保守之格,子孙兴旺,吉祥幸福。 (
【本】 繁体: 拼音:běn 五行: 笔画:5 吉凶分析: 温和贤淑,环境良好,一生平凡,中年多灾,晚年吉庆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工具形。“工”、“巨”(矩)古同字,有“规矩”,即持有工具。本义:工匠的曲尺)

  2. 同本义 [carpenter's square]

    工,巧饰也,象人有规榘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,说颇难通,以巧饰训工,殆非朔义。以愚观之,工盖器物之名也。知者:《工部》巨下云:“规巨也,从工,象手持之。”按:工为器物,故人能以手持之,若工第为巧饰,安能手持乎…以字形考之,工象曲尺之形,盖即曲尺也。—— 杨树达《积微居小学述林》

  3. 工匠;工人。古代对从事各种技艺的劳动者的总称;现代为工人和工人阶级的总称 [craftsman;worker]

    凡攻木之工七。——《考工记·总目》

    五日工事之式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

   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。——《论语·子张》

   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  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不耻相师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

    得赵人 徐夫人之匕首,取之百金,使工以药淬之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 4. 又如:矿工;临时工;工农联盟;工民(古代从事工艺的人)

  5. 古代特指乐官或乐人 [musicians]

    乐工罗程者,善弹琵琶,为第一,能变易新声。…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,欲以动上意。—— 宋· 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
  6. 又如:工师(乐师);工瞽(古代乐官)

  7. 古代特指女工 [woman worker]。如:工容(女工和容貌);工德(指妇工)

  8. 官吏;职事 [official;duty]

    论百工,审时事,辨功苦,尚完剩,便备用,使雕琢文来不敢专造于家,工师之事也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

  9. 又如:工部大堂(工部尚书。大堂:明清时对中央各院、部、司长官的恭维称谓);工正(古官名。主管工艺之事);工师(古代官名。掌管百工);工官(周礼官名。属冬宫。汉代时负责工艺、器械、武器制造等);工尹(官名。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)

  10. 工夫;技术 [skill]。如:工细楼台(工笔细画的楼台);工伎(技艺方术);工用(技艺和使用);工架(戏曲演员表演时的身段和姿势);做工;唱工

  11. 工地;工作场所 [building;post]。如:工地;工棚

  12. 工程 [engineering]。如:工功(工程);工要(工程重要之处);竣工

  13. 工业 [industry]。如:工商业;工业品;工机(古时指纺织业)

  14. 工作;生产劳动 [work;productive labor]。如:做工;上工;工食(工钱;伙食费);工顾钱(雇佣人所付的工钱);工银(工薪,工金,工钱,工资。均为工作、劳动的报酬)

  15. 工作量 [amount of work]。如:工时

  16. 工日,一人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劳动量,由一个假设的平均人日构成的一种单位 [manday]。如:这项工程需两千个工

  17. 用于人的姓氏后作为“工程师”的简称 [engineer]。如:张工,李工

  18. 传统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3”。 [note of musical scale]。如:工尺谱

  19. 通“功”

  20. 劳绩,功绩 [feat;achievement]

    凡师不工则助牵王车。——《周礼·春官》

  21. 又如:天工(很大的功劳)

  22. 成效 [result;effect]

    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〈形〉

  1. 精巧,精致 [delicate]

    子云相如,同工异曲。—— 韩愈《进学解》

    此非兵力之精,非计之工也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

    耻其技之不若,而去数千里,为卒三年,倘三年犹不得,既犹不归尔。其志如此,技之工又须问邪?——明· 侯方域《马伶传》

    纵豆蔻词工,青楼梦好,难赋深情。——宋· 姜夔《扬州慢》

  2. 又如: 工奇(精巧奇特);工捷(精熟敏捷);工楷(工整的楷书);工绮(精致华丽)

〈动〉

  1. 擅长;善于 [be good at]

    工文学者非所用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   新人工织缣,故人工织素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上山采蘼芜》

    宋, 怀庆青华镇人,工技击。—— 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   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

  2. 又如:工于心计;工于书画

〈名〉

  1. (指事。小篆字形,从“木”,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,指明树根之所在。本义: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)

  2. 同本义 [root of a plant]

    本,木下曰本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本实先拨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荡》

    木水之有本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
    伐木不自其本,必复生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    是岁,有禾生景天中,三本一茎九穗。——《论衡·吉验》

   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

  3. 又如:水有源,木有本;本干(草木的根干)

  4. 本宗族 [patriarchal clan]

    本支百世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
   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。——鲁迅《呐喊》

  5. 又如:本宗(犹祖籍;本宗族);本种(自己的种族)

  6.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[foundation;basis;origin]

    君子务本。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

    今背本而趋末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
    然墨之道,兼爱为本。——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 7. 又如:治本(从根本上加以处理);根本(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)

  8. 母金,本钱 [capital;principal]

    子本相侔。(子:利息,侔:相等)——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

  9. 又如:亏本(损失本钱);本钿(方言。本钱);本银(本钱,资本)

  10. 根源,本源 [source;origin]

    物有本末,事有始终。——《礼记·大学》

    盖亦反其本矣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为是者有本有原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原毁》

    人穷则反本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  11. 又如:本根(根由,根源);本缘(佛教语。由来,缘起);本由(根由)

  12. 古代指农业生产 [agriculture]

    今殴民而归之农,皆著于本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
  13. 又如:本富(指经营农业致富);本穑(犹稼穑);本农(农业。古以农为本);本业(指农业)

  14. 底本 [a copy for the record or for reproduction;master copy]

    今存其本不忍废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
  15. 又如:本文;稿本;脚本;话本;剧本;歌本

  16. 奏章 [memorial to an emperor]。如:本章(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、奏折);本奏(即奏本)

  17. 书册,本子 [book]。如:本子(书本)

    若止印三二本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 18. 又如:普及本;宋本;刻本;节本;合装本。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[base on;in according to]

    亦先有所本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

〈形〉

  1. 原来的;本来的 [native;original]

    此之谓失其本心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2. 又如:本处(原籍);本贯(原籍);本事(原本的事情)

  3. 基础的,基本的 [basic;fundamental]。如:本纪(根本纲纪);本根(根本)

〈动〉

  1. 执掌,统辖 [preside over;hold]。如:本司(分管事务的官署);本次(指本人管辖的地方);本兵(执掌兵权;本部军队)

  2. 推究,推原 [examine;study]

    抑本其成败之迹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
  3. 又如:本原(推究,推本溯源);本察(推究,探究)

〈代〉

  1.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[one's own;itself]

    本姓曹。—— 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
  2. 又如:本里(自己的乡里);本宅(自己的住宅,自己的墓穴);本乡,本市,本埠,本省,本队

  3. 现今的 [current;this;present]。如:本日(当天);本月(现时所在的月份;当月)

  4. 这,那 [this]

    用芽者自从本说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  5. 又如:本山(此山);本法(这项法律);本处(此地,此处)

〈量〉

  1. 用于书籍簿册。如:一本书;一本回忆录

  2. 用于植物。株;棵

   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  3. 又如:二十本葱

〈副〉

  1. 原先,本来 [originally;at first]

    臣本布衣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  本在冀州之南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    自言本是京城女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