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左】综合测算

(坚刚)意志刚健的勤勉发展数。

分析: 意志如磐石,富于进取的气慨。排除万难达到目的。名实两得,忍耐克己逐成大功。若其他运配合不善者,可能有遭难的厄患。戒慎过刚,可免遭难。

数理: 8

【于左】五行分析
【于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3 吉凶分析: 一生清荣,温和贤淑,中年劳神,晚年隆昌。女人薄幸多灾。 (
【左】 繁体: 拼音:zuǒ 五行: 笔画:5 吉凶分析: 理智充足,胆识豪杰,一生清雅荣贵,温和隆昌,忌车怕水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动〉

  1.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。本义:超过)

  2. 往;去 [go]

    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。毛传:“于,往也。”

   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,逋播臣。——《书·大诰》

  3. 取 [take]

    昼尔于茅,宵尔索陶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 4. 如;好像 [look]

    《易》曰:“介于石,不终日,贞吉。”介如石焉,宁用终日,断可识矣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

  5. 又如:于何(如何)

〈介〉

  1. 引进动作、行为的时间、处所,意义相当于“在”、“到”或“在…方面(上、中)” [in, at, etc.]

    捐金于野。——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 2. 成于机杼。

    射于家圃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
  3. 葫芦置于地。

    力足以至焉,于人为可讥,而在己为有悔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
    于时冰皮始解,波色乍明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
    越长城之限,至于泰安。(于:介词,到。)—— 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
  4. 又如: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;于以(在何处);于兹(在此);于时(在此)

  5. 引进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相当于“向”、“对”、“对于” [for, etc.]

    告之于帝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    何有于我。——《论语》

    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,惑矣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

    言于李愬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   语于富者。——清· 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 6. 又如: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

  7. 表示动作、行为的所从,意义相当于“从”或“自”、“由” [from]。如:青出于蓝而胜于蓝;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

  8. 在被动句中,引进动作、行为的主动者,相当于“被” [by]

    不拘于时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

    苦于多疾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
    伤于缚者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  择于自然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 9. 又如:我限于水平,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

  10. 引进比较对象,意思相当于“比” [than]

    甚于妇人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  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——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
    同于真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 11. 同于幻。

    近于自然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

  12. 又如: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

  13. 表示把动作、行为加给对方,相当于“给” [to, etc.]。如:荣誉归于教练

  14. 表示相对的位置 [in]。如:垂直于肋板的脊柱

  15. 词缀。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,不必译出

    以至于寸。——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   越于诸侯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  16. 以免于难。

    可以免于难。

  17. “於”

  18. 另见 yū

〈动〉

  1.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手的象形。本义:辅佐,从旁帮助。后作“佐”)

  2. 同本义 [assist]

    左,手相左助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俗字作“佐”。

    以左右民。——《易·象上传》

    予欲左右有民。——《虞书》

    实左右商王。——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

    以左右刑罚。——《周礼·士师》

    左右就养无方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:“谓扶持之。”

    辅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民。——《易·泰》

    朕且继礼左助听政。——《后汉书·殇帝纪》

  3. 贬谪,从朝廷下放到地方为官 [banish from the court]

    左,谪官为左迁。自汉起至 唐,亦谓去朝廷为州县曰左迁。——《增韵》

  4. 又如:左除(降级授职);左降(贬官);左退(降官;贬职);左宦(降官;贬职);左授(降官;贬职);左转(降官;贬职);左黜(降官;贬职);左迁(降官;贬职);左官(降官;贬职)

  5. 见外,把某人当外人看待 [regard sb. as an outsider]

    今居分之土而官之,是左之也。——《国语》

〈名〉

  1. 左手 [left]

    君子阳阳,左执簧,右招我由房,其乐只且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君子阳阳》

  2. 又如:左书(左手写字);左癖(左撇子)

  3. 方位名。与“右”相对 [left]

    虚左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 4. 又如:左侍下(左边);左势下(左边);左符(符契的左半);左驸(车箱左侧的立木);左骖(左马。三马驾车中左边的马)

  5. 地理上常以东为左 [east]

    疾逸道左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    淮左名都。—— 宋· 姜夔《扬州慢》

    左天都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  6. 又如:山左(太行山以东的地方,过去也专指山东省);江左;左畔(东方);左序(东厢房);左海(海居于东;东海)

  7. 后多泛指旁边 [side]

    臣以臣守有职,不得攀号于道左。——欧阳修文

  8. 又如:左邻(左近。邻近,附近)

  9. 在直书而左行的文字中,特指右后 [right]

    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,编之于左。——《史记》

  10. 证据;证人 [proof]

    廷尉定国考问,左验明白。——《汉书》

    帝愈,召洎问状, 洎引 马周为左。——《新唐书·刘洎传》

  11. 又如:左验(左证。证人;证据)

  12. 御者,赶车的人 [driver]

    左旋右抽,中军作好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清人》

〈形〉

  1. 指进步、革命的派别或思潮 [left-leaning;progressive;inclined towards the revolution]。如:左联;思想极左;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、中、右

  2. 与众不同,异于常规 [queer;odd]。如:左脾气;左性(性情固执,遇事不肯变通)

  3. 错误,荒谬 [wrong]。如:你想左了;左建外易(用不正当的手段建立政权,变革法度);左计(与事实相背的打算。引申为失策);左错(差错)

  4. 部分或全部不同 [different]。如:意见相左

  5. 偏僻,离中心城市很远 [remote]

    足下所治僻左,书问致简,益用增劳。——曹丕《与吴质书》

  6. 不正,偏邪 [biased]

    左,人道尚右,以右为尊,故非正之术曰左道。——《增韵》

  7. 又如:左道(邪门旁道。多指非正统的巫蛊、方术等);左道术(邪法)

〈副〉

  1. 向左 [towards the left]

    欲左,左。——《史记·殷纪》

  2. 又如:左回(向左方旋转);左射(向左方射);左衽(衣襟向左);左转(向左方旋转);左顾(向左方观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