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自庄】综合测算

(有德)德高望重的事事如意数。

分析: 纯阳独秀的吉数。胆力才谋具备,礼仪有德,健全和顺,能成就大志大业,实为博得名利富贵的最大好运数。

数理: 41

【隐自庄】五行分析
【隐】 繁体: 拼音:yǐn,yìn 五行: 笔画:22 吉凶分析: 忧心劳神,事劳无功,中年离乱,再嫁守寡,晚年吉祥。 (
【自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6 吉凶分析: 有爱情厄,少年艰难,中年劳苦,疾病短寿,晚年吉庆。 (
【庄】 繁体: 拼音:zhuāng 五行: 笔画:13 吉凶分析: 秀气巧妙,一生清雅伶俐,中年成功隆昌,晚年子孙鼎盛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隐 [yǐn]

〈动〉

  1. 藏匿;隐蔽 [hide;screen;shield;vover]

    隐,蔽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隐,微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
    隐五刃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。注:“隐藏也。”

    则事可以隐定。

    隐忌雍蔽之人。——《荀子·致仕》。注:“隐,亦蔽也。”

    桓公管仲虽善匿,弗能隐矣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重言》。注:“隐,蔽也。”

    则盘纡隐深。——《文选·嵇康·琴赋》。注:“隐,幽深邃也。”

   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,掩义隐贼,好行凶德。——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

    故隐居屠间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   可以隐形。——三国魏· 邯郸淳《笑林》

    日月隐耀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   各隐卷底。——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 2. 又如:隐占身体(隐藏、掩护自己真实面目);隐遁(隐藏);隐谋(隐密计划);隐秀(隐藏智慧,不露锋芒或才华);隐候(在暗处等待);隐耀(隐藏光辉,隐藏身体。比喻才华不外露);隐身术(古代方士所隐蔽自己身形而使他人不可见的一种法术);隐冒(隐匿冒充);隐翳(掩蔽;遮蔽);隐掩(遮蔽掩护)

  3. 隐瞒 [conceal]

    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。——《论语·子路》

    上以无隐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
  4. 又如:隐欺(隐瞒欺骗);隐情(隐瞒情况);隐拒(隐瞒抵赖);隐忍(忍耐,不露真情)

  5. 隐测,审度 [conjecture]

    又隐实户口,料出无名万余人,以充军实。——《晋书·庾冰传》

  6. 又如:隐心(审度);隐实(查证落实;核实)

  7. 怜悯 [pity to]

    隐其无罪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8. 又如:隐恤(哀怜抚恤);隐恻(恻隐,同情怜惜);隐痛(内心深感苦痛);隐爱(恻隐疼爱);隐愍(怜悯);隐亲(怜悯抚恤)

  9. 隐逸不出 [hermit]

    隐者也。——《论语·微子》

    反国而隐焉。——明· 顾炎武《复庵记》

  10. 又如:隐辟(隐退回避);隐静(避世隐居);隐学(隐居避世,读书自娱);隐吏(退隐的官吏);隐相(深居简出,不露面)

  11. 塞,堵塞 [block up;stop up]

    士不隐塞,庶人不数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鱼丽》

  12. 又如:隐塞(堵塞)

  13. 隐没;熄灭 [vanish;go out;die out]

    隐武事,行文道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

    隐武行文。——《春秋繁露·五行变救》

    日斜光隐见,风还影合离。——南朝· 梁简文帝《咏栀子花》

  14. 又如:隐形(隐没形体);隐灭(隐没消失);隐微(隐约细微);隐显(隐没与显现);隐息(休止);隐忽(时隐时现)

〈形〉

  1. 精深;微妙 [profound;delicate;subtle]

    《春秋》推见至隐,《易》本隐之以显。——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论》

    《谷梁》简约而隐要,宜存于世。——《宋书·礼志一》

  2. 又如:隐要(精深简要);隐训(诡僻的训释);隐书(旨意隐秘之书);隐略(隐晦粗略);隐奥(隐晦深奥)

  3. 用同“稳”( wěn)。安稳;稳定 [steady;sedate;stable]

    隐练职位。——汉《荡阴令张迁表颂》

    即便求隐。——汉《李翕析里桥輔阁颂》

  4. 又如:隐坐(稳坐;安坐)

  5. 威重的样子,深沉稳重 [concealing one's real feelings;steady]

    鲜之为人通率,在 高祖坐,言无所隐,时人甚惮焉。而隐厚笃实,瞻卹亲故。——《宋书·郑鲜之传》

  6. 又如:隐冥(深沉含蓄);隐厚(稳重忠厚);隐隐桓桓(威武的样子);隐重(威重)

  7. 宏大 [great]。如:隐虹(长虹)

  8. 忧伤;疾苦 [distressed;sad;sufferings]。如:隐隐遑遑(忧愁不妥的样子)

  9. 穷困 [poor]。如:隐民(穷人,穷困的人民)

  10. 幽静 [quiet]。如:隐舍(隐居的房舍);隐秀(幽雅秀丽)

  11. 殷盛 [rich]

    尔乃邑居隐账。——左思《蜀都赋》

  12. 又如:隐赈(富庶繁盛);隐蔼(茂盛的样子)

〈名〉

  1. 矮墙 [low wall]

    逾隐而待之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

  2. 痛苦;疾苦 [pain]

    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。——《国语》

  3. 隐居的人 [recluse]

    贪夫殉身,圣亦保之;烈士殉名,隐亦好之。——王闿运《邹汉勋传》

  4. 又如:隐佚(隐逸者)

  5. 隐语 [enigmatic language]

    齐威王之时喜隐。——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
  6. 隐衷,隐情 [feelings or troubles one wishes to keep to oneself;facts one wishes to hide]

    孤癖之隐。——清· 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
  7. 通“櫽”。櫽栝,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[straightening machine]

    故遂隐栝。——何休《公羊经传解诂序》

    夫弃隐栝之法。——《韩非子·难势》

    训考量隐栝。——《后汉书·邓训传》

〈副〉

  1. 暗暗地 [secretly;inwardly]

    隐中胸怀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〈名〉

  1. 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象鼻形。“自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鼻子)

  2. 同本义 [nose]

    自,鼻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,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。”

  3. 始;开头 [beginning]

    故法者,王之本也;刑者,爱之自也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
  4. 起源 [origin]

    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以入德也。——《礼记》

  5. 又如:自顷(近来)

〈代〉

  1. 自己,自我;本身 [self;oneself;one’s own]

    不自为政,卒劳百姓。——《诗·小雅 ·节南山》

    自引而起,绝袖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    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毁,而后人毁之;国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  自比于人。(“人”指信陵君。)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   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。(“度”,估计;“得”,指圆满得到;“之”,代援赵的具体措施。)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  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。(自疏,自己疏远。濯,通“浊”。淖(nào)泥浆。)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    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。(其:第一人称代词,自己。陋:见闻少,知识浅薄。而:转折连词,可是,却。谨护其失: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。失:过错。)——清· 刘开《问说》

    自言本是京城女,家在虾蟆陵下住。——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
  2. 又如:自戕(戕害自己;自杀);自呈(自首;认罪);自敝(自己困败);自各儿(自己);自凛(自身寒微);自引(自行引退;自杀)

〈介〉

  1. 由;从 [from;since]

    自,从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自天右之。——《易·大有》

    退食自公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

    出自东方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日月》

    自去史职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 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
    自李唐以来。—— 宋· 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
    自张柴村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   感觉何自起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

    自南海还。—— 清· 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   自海入侵。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  2. 又如:自从(介词。表示时间的起点)

  3. 在;于 [at;in]

    不自我先,不自我后。——《诗·小雅》

  4. 又如:自诸(犹其余);自余(犹其余;以外;此外)

〈副〉

  1. 自然,当然 [naturally]

   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。(自治,自然太平。)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   神明自得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
    自见异物。——汉· 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

    自足制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自从本说。(意思是说,自然应当遵从《本草经》的说法。)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    自有同志者在。——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  2. 又如:自恁(自然;径自);自化(自然化育);自可(自然可以);自老(自然衰老)

  3. 本是;本来 [originally;at first]

    人之死生自有长短,不在操行善恶也。——汉· 王充《论衡》

    小人自姓崔名 宁,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。——《京本通俗小说》

    东家有贤女,自名秦罗敷。——《乐府诗集》

  4. 又如:自可(本来可以);自性(个性;本性);自合(自应;本该);自恁(本当)

  5. 仍旧,依然 [remain the same;as before]

    阁中帝子今何在?槛外长江空自流。—— 唐· 王勃《滕王阁》

  6. 亲自 [personally;in person]

    早自来谢项王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   自抱持武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    王自往临视。—— 晋· 干宝《搜神记》

    自将三千人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 7. 又如:自鞫(亲自审讯罪犯)

  8. 别自、另外 [besides;in addition]

    一板已自布字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 9. 假如,苟。与“非”连用 [if]

    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——《三峡》

  10. 又如:自这般(假如像这样)

  11. 即使,虽 [even if]

    乐正子春之母死,五日而不食。曰:“吾悔之。自吾母而不得吾情,吾恶乎用吾情。”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

  12. 却,可是 [but]

    不思量,自难忘。——苏轼《江城子·记梦》

    不是俺要结果你,自是前日来时,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,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,立等金印回去回话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  13. 因为,由于 [because]

    自我致冠,敬慎不败也。——《易·需》

〈动〉

  1. 用 [use;employ]

    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有庸哉。——《书·皋陶谟》

    知之曰知之,不知曰不知,内不自以诬,外不自以欺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
  2. 是 [be;really]

    女子无计可奈,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,只得从了他。——《初刻拍案惊奇》

〈形〉

  1. (会意兼形声。从艸,从壮,壮亦声。本义:草大)

  2. 同本义 [grassy]

    莊,草芽之壮也。——《六书正伪》

    莊,草盛貌。——《唐韵》

    汉明帝名 莊, 汉世多以严字为之。《左传》、《楚莊王国》、《莊子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卞莊子》,古今人表皆作严,此字从草,壮声,许不著说解,其义失传。—— 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
  3. 谨严持重 [solemn;sober;serious]

    临之以庄,则敬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
    师之以庄贤于丘也。——《列子·仲尼》

    则季孙终身庄而遇贼。——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

  4. 又如:庄论(庄重严肃的议论或说教);庄语(庄重正直的言论);庄士(端正之士;正人君子);庄色(严肃的神色)

  5. 四面八方的,四通八达的 [be linked to various parts of the earth]

    为开第康庄之衢。——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

  6. 恭敬 [respectful]

    非礼不诚不庄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:“敬也。”

    居处不庄,非孝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

  7. 又如:庄椿(祝人长寿之词)

〈名〉

  1. 村庄,也指建在山林田野间的住宅,别墅 [hamlet;village]

    邻富鸡长住,庄贫客渐稀。——唐· 姚合《原上新居》

  2. 又如:王家庄;台儿庄;庄子(村庄);庄屯(清初,政府圈拨土地给各旗官兵而形成的村庄。又称屯庄)

  3. 六路通达的大路 [thoroughfare]

    得庆氏之木百车于庄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

    康庄驰逐,穷巷蹋鞠。——《盐铁论·国疾》

  4. 又如康庄(康,五路通达的大路;庄:六路通达的大路。合称通达的大路);庄馗(四通八达的道路。馗,同“逵”)

  5. 庄园,皇室、官僚、地主等在乡下占据的大片土地及其建筑物 [manor]

    万里桥西宅,百花潭北庄。——《杜工部草堂诗笺》

  6. 又如:庄吏(为地主管理田庄及收税租的人);庄奴(佃户,佃农);庄宾(指佃客、佃农);庄地(庄田)

  7. 规模较大的或做批发生意的商店 [place of business]。如:庄款(在钱庄的存款);庄折(钱庄的存折);布庄;茶庄;钱庄;饭庄

  8. 庄口(专销某地货物的地方)的简称 [business firm]。如:京庄、广庄即是为专销京货、广货的庄口

  9. 庄家 [banker]。如:轮流坐庄

  10. 姓。如:庄子(即庄周,约前369—前295,中国古代哲学家——道家的代表之一的简称)

〈量〉

  1. 件。后作“桩”

    此一庄事不敢隐讳。——关汉卿《王闰香夜月四春园》

  2. 古代云南交易用贝单位

    交易用贝,一枚曰庄,四庄曰手,四手曰苗,五苗曰索。——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

〈动〉

  1. 通“妆”。打扮,修饰[apply makeup]

    靓庄刻饰。——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

    靓庄藻野。——颜延之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

    沐浴靓庄。——《北史·隋宗室诸王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