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午观】综合测算

(青松立鹤)德智兼备的出身清贵数。

分析: 才能谋略齐备,坚刚有德。享天之福,为功利荣达的吉数。宜为人的顾问,威望洋洋,乃师数也。

数理: 48

【离午观】五行分析
【离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19 吉凶分析: 不祥之字,多灾难,刑偶伤子,事劳无功,病弱短寿。 (
【午】 繁体: 拼音: 五行: 笔画:4 吉凶分析: 食禄齐美,环境良好,中年奔波,晚年吉庆。 (
【观】 繁体: 拼音:guān,guàn 五行: 笔画:25 吉凶分析: 口快心直,沉静清秀,中年劳,晚年吉祥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隹( zhuī),表示与鸟类有关,离声。“离”是“鹂”的本字,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。本义:鸟名。即黄鹂,也称仓庚,鸣声清脆动听)

  2. 同本义 [Chinese oriole]

    离,离黄仓庚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離为雉、九家,離为鸟,为飞、为鹤、为黄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
    离则配禹。——《颜氏家训》

    流離之子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旌丘》

    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——杜甫《绝句》

  3. 长离,传说中的凤鸟,比喻有才华的人 [a legendary bird]

    双鸾游兰渚,二离扬清晖。——傅长虞《赠何劭王济》

  4. 八卦之一,象征火 [fire]

    离,为火,为日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
  5. 通“缡”。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[scarf]

    申佩离以自思。——《汉书·外戚传》

  6. 通“螭”。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[dragon without horn]

    如虎如罴,如豺如离。——《史记·周本纪》

  7. 通“樆”。山棃 [rowan]

    桂椒栏,檗离朱杨。——汉· 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

  8. 通“蓠”。香草 [sweetgrass]

    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

〈动〉

  1. 离假借为“剺”。离开;离别 [part;leave each other]

    正大夫离居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

    少小离家老大回。——《回乡偶书》

    今当远离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   离臣虏之劳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   离城三里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    离吾乡七百里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
    离离原上草……萋萋满别情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
  2. 又如:脱离(离开);偏离(离开正道);离了母(离了谱;失去本来面目);离人(与亲人分别的人);离恨(离别的愁恨);离格儿(出格);离了眼(看花了眼);离丧(指亲人死亡)

  3. 分散,离散。跟 “合”相对[decentralize]

   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

    不愿离而离。——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    约从离衡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

  4. 又如:离合(分合;聚散);离聚(分和合);离鹤(失群的鹤);离会(指两国君主相会,而彼此意见不一致,不能定是非善恶)

  5. 假借为“罹”。遭受 [suffer from]

    雉离于罿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

    离桓之罪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  6. 又如:离骚(遭遇到忧患);离恨天(遭逢恨事之天);离尤(遭受罪愆);离殃(遭受,罹祸)

  7. 割取 [cut]

    牛羊之肺,离而不提心。——《礼记·少仪》

  8. 又如:离肺(割去肺脏)

  9. 断绝;判别 [distinguish]

    一年离经辨志。——《礼记·学记》

  10. 又如:离经(离析经书的文句章节);离辞(离析辞句)

  11. 违背,背离 [violate;go against]

    失法离令。——《商君书·画策》

    众叛亲离。——《左传》

  12. 又如:离上(背叛君上);离次(离弃职守);离判(弃去形体,超越形躯);离志(异心,背离的心志)

  13. 距离;相距 [be apart from;be at a distance from]

    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  14. 离这里还有多少路。

  15. 罗列,陈列 [enumerate]

    夜峰何离离,明日落石底。——李贺《长歌续短歌》

  16. 又如:离离(罗列的样子)

  17. 经历 [experience]

    载离寒暑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

    离一二旬,则人畜弃捐旷野而不反(返)。——《汉书·西域传上》

  18. 缺少 [lack;be short of]。如:离不得(少不了,不免);发展科技,离不了人才;差不离(差不多)

  19. 通“丽”。附丽,附着 [attach oneself to;depend on]

    六五之言,离王公也。——《易·离》

    月离于毕,俾滂沱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渐渐之石》

  20. [数]

  21. 二,两;双 [two]

    离坐离立,无往参焉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

    离,丽也。——《易·离卦》

  22. 明两作离。

    盖取诸离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

    离不言会。——《公羊传·桓公五年》。注:“二国会曰离。”

    则不敢正坐离立。——《后汉书·和熹邓皇后纪》

  23. 又如:离立(并立)

〈形〉

  1. 通“俪”。成双,成对 [paired]

    父母存不养,出离者几何人?——《管子·问》

    宿离不贷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
〈名〉

  1. (象形。本义:御马索)

  2. 同本义 [rope that use to manage horse]

    [甲骨文“午”字]疑当是索形,殆驭马之辔也。——郭沫若《甲骨文字研究》

  3. 地支的第七位 [the seventh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]

  4. 与天干相配,用以纪年

    太岁在午曰敦羊。——《尔雅》

  5. 用以纪月。即农历五月

    午,五月阴气午逆阳,冒地而出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6. 用以纪日

    庚午之日,日始有谪。——《左传》

  7. 用以纪时,即十一时至十三时;正午,白天十二时 [noon]

    午战于彼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
    时已过午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    过午已昏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
  8. 又如:午枕(午睡);午牌(午时);午晌(晌午);午炮(正午的号炮);午火(正午烈日);午天(中午);午斋(中午的斋食);午暑(中午的暑气);午漏(午时滴漏);午际(午初);午上(中午前);午潮(正午的潮水);午茶(午饭后的茶水)

  9. 十二肖属马,因亦为马的代称 [horse]。如:午日三公(马)

  10. 干支逢五日午。亦特指五月初五 [five]。如:端午;重午;午月(五月);午节(端五节)

  11. 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,午为正南,因以为南方的代称 [southern]。如:午上(南方的上空)

〈形〉

  1. 纵横相交 [crisscross]

    度尺而午。——《仪礼》。郑玄注:“一纵一横曰午。”

  2. 又如:午午(交错杂沓的样子);午道(纵横交贯的要道);午贯(十字形交叉贯穿);午割(交叉切割)

〈动〉

  1. 通“仵”。违反 [violate]

    午其众以伐有道,求得当欲,不以其所。——《礼记·哀公问》

    朝臣舛午。——《汉书·刘向传》

  2. 通“迕”。抵触,相遇 [conflict;meet with]

    视可午其军、取其将…若是则为利者不攻也。——《荀子·富国》

观 [guàn]

〈名〉

  1. 古代天子、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。同“阙” [watchtower on either side of a palace gate]

    观谓之阙。——《尔雅·释宫》郭璞注:“ 孙炎曰:‘宫门双阙,旧章悬焉,使民观之,因谓之观。’”。

    出游于观之上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

    是以凤凰来信,集羽族于观阙,肉角驯毛宗于外囿。——《后汉书·班固传·典引》

  2. 又如:观阙(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);观魏(即观阙)

  3. 台榭 [platform]

    宫室不观,舟车不饰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

    大王见臣列观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  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,与江山相发挥,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。—— 宋· 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
  4. 又如:观台(台榭);观榭(亭台楼榭);观阁(亭台楼阁)

  5. 鸟名。通“鹳” [stork]。如:观雀(鹳和雀);观讳(鸟名)

  6. 京观 [temple]。如:筑观(建筑京观)

  7. 道教的庙宇 [Taoist temple]

    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,观为二等。上寺留僧二十一,上观道士十四。——《新唐书·李叔明传》

    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——唐· 刘禹锡《戏赠看花君子》

    不税于官,不隶于宫观之籍。——顾炎武《复庵记》

  8. 又如:白云观;观寺(寺观);观宇(道观佛寺);观阙(指庙宇)

  9. 古国名 [Guan state]。如:观国(在今顿丘卫县)

  10. 通“鹳”。雚雀鸟 [a kind of bird]

    彼视三釜三千钟,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。——《庄子·寓言》

  11. 姓。春秋楚有观射父

  12. 另见 guān

观 [guān]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见,雚( guàn)声。本义:仔细看)

  2. 同本义[observe;watch]

    观,谛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观,视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一》

    观者如市。——《庄子·人间世》

    观于大海。——《庄子·秋水》

    曹共公闻其骈胁,欲观其裸;浴,薄而观之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    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

    吴王从台上观,见且斩爱姬,大骇。——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

   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。——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
    启窗而观,雕栏相望焉。——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  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 3. 又如:观觑(观看);观占(观瞻,观看);观玩(观看赏玩);观涛(观赏浪潮);观成(观看成果)

  4. 观察,审察 [observe]

    由此观之,王之蔽甚矣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

   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,皆足以相国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    故为之说,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 5. 又如:参观(实地观察);综观(综合观察);坐井观天;观过知仁(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,就可了解他的为人);观时(察看时机)

  6. 示范;显示 [display;show]

   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

    嘉量既成,以观四国。——《周礼·冬官》

    飨赐单于,观以珍宝。——《汉书·宣帝纪》

  7. 又如:观治(显示治绩);观民(显示于民);观世(向世人显示);观示(示范)

  8. 游览 [go sightseeing;visit]。如:观游(观赏游览);观池(供游观的池沼);观山玩水(游山玩水)

  9. 玩赏;观赏 [play]

    公将如棠观鱼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    予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。—— 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 10. 又如:观风(亦作“关风”。观赏风光;望风);观乐(观赏玩乐;欣赏音乐);观玩(观赏玩味)

  11. 佛家语 [study]。如:观心(佛家语。指内观自己的心性);观法(佛家语。指探究真理于一心);观照(佛家语。用智慧来照明真理)

  12. 通“劝” [advise]。如:观王(劝说帝王)

  13. 阅读 [read]

    余因得遍观群书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
    姑俟异目观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
〈名〉

  1. 容饰,外观 [appearance;looks]。如:观美(外观美好)

  2. 景象,情景 [sight;view]

  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—— 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   而世之奇伟、瑰怪、非常之观,常在于险远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
  3. 又如:奇观(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);旧观(原来的样子);改观(改变原来的样子);壮观(壮丽的景象);大观(气势宏大的景象)

  4. 对事物的认识,看法 [concept;outlook]。如:世界观;人生观;乐观;悲观;观化听风(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)

  5. 另见 guà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