讯敏】综合测算

(明月中天)明月光照,体质刚健的独立权威数。

分析: 光风霁月之象,万物形成自立之势。独立权威,能为首领之运。为人尊仰,享受富贵荣华。路径属迈进发展,中途难免相当苦心步步而进,宛如登梯。立业兴家,大博名利,寿禄丰厚,乃贵重的吉数。女性得此数者,易招灾害,故不宜之。按《易经》观点女性属阴应助男性,是为先天的补数,如具备首领之运,即妻凌夫之格。阴阳生出暗斗,自然不得安宁,故夫妻难免时常反目,或喜极生悲,且妇德不备,家庭不圆满,妻便克夫,所谓两虎相斗,必无双全者慎之戒之。

数理: 21

【讯敏】五行分析
【讯】 繁体: 拼音:xùn 五行: 笔画:10 吉凶分析:
【敏】 繁体: 拼音:mǐn 五行: 笔画:11 吉凶分析: 有爱情厄,多才温和,清雅荣贵,出国之格,劳神之字。 (
】含义详细解释

〈动〉

  1. 同本义 [interrogate]

    讯,问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字亦作询。汉宣帝名询。

    讯之占梦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。传:“问也。”

    多其讯。——《礼记·学记》。注:“或为訾,按,訾犹咨也。”

    执讯而与之书。——《左传·文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通问之官。”

    君尝讯臣矣。——《公羊传·僖公十年》。注:“上问下曰讯。”

    以讯首或告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

    讯鞫论报。——《汉书·张汤传》。注:“考问也。”

    卒从吏讯。——《汉书·邹阳传》。注:“谓鞠问也。”

    乃讯申胥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

    昼夜搒讯。——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

    木讯者三人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2. 又如:讯定(审问判决);讯治(审问,处罚);讯责(审问罪状而加谴责)

  3. 询问;请教 [question]

    广问讯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   咸来问讯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   泛讯之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  你如今也讯听着,不管他根基富贵,只要模样儿配的上,就来告诉我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  4. 又如:讯听(打听)

  5. 责问,诘问 [call sb. to account;closely question]

    歌以讯之。——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

    讯予不顾。

    诏大臣至西宁卫讯理,按例赔偿。—— 清· 俞正燮《癸已类稿》

  6. 又如:讯语(责问的言词);讯理(责问处理);讯让(又言词责告);讯语(责问)

  7. 问候 [send one's respects to]

    绸缪结风徽,烟温吐芳讯。——《文选·谢瞻文》

  8. 又如:讯牍(问候的书信);讯尺(问候的尺牍);讯记(问候的书信)

  9. 施以讯杖 [beat;torture]

    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,诬以罪恶,捕系地牢,讯掠取服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太宗大历四年》

  10. 又如:讯掠(拷打审问);讯疮(刑讯的创伤);讯考(拷问;刑讯)

〈名〉

  1. 消息;音信 [news;message]

    有客山中至,言传故人讯。——储光羲《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》

  2. 又如:通讯;电讯;死讯;音讯;闻讯;简讯;零讯;喜讯

  3. 信 [letter]

    行远疾速,而不可托讯者与?——《荀子》

  4. 又如:讯函(信函);讯报(文书信函);讯缄(信函)

  5. 警报 [alarm]。如:消防队闻讯赶来

〈形〉

  1. (形声。从攴( pū),每声。甲骨文字形,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。本义:动作快)

  2. 同本义 [quick;agile;nimble]

    敏,疾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曾孙不怒,农夫克敏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

   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。——《论语·里仁》

    敏于事而慎于言。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

  3. 又如:敏给(敏捷);敏赡(敏捷而多智);敏睿(敏捷聪慧);敏疾(敏捷,迅速);敏思(才思敏捷);敏才(敏捷的才思)

  4. 思想敏锐,反应快 [intelligent;clever]

    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——《论语·颜渊》

    是故聪与敏,可恃而不可恃也。——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   我虽不敏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礼成而加之以敏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。注:“审当于事也。”

  5. 又如:敏悟(聪敏伶俐;善解人意);敏博(聪明博学);敏达(敏捷而通达事理);敏隽(聪明俊秀);敏智(聪敏机智);敏识(聪明博识);敏瞻(机灵多智;敏捷而丰富)

  6. 勤勉 [perseveringly]

    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
    人道敏政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。注:“犹勉也。”

  7. 又如:敏行(指勉力修身);敏求(勉力以求);敏学(勤勉好学)

〈名〉

  1. 假借为“拇”。足大指 [big toe]

    履帝武(足迹)敏,歆,攸介攸止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